採訪手記|高牆外的世界

(受訪者提供)

記者|林漫晴

寫稿時,正值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和北京四通橋抗議事件。相關消息在內地被全面封鎖,卻依然在國內外引來連鎖抗議。文中採訪過的社交媒體帳號紛紛轉發相關內容,而我在不同朋友的Instagram限時動態上,多次看到受訪者們發布的帖文。三位受訪者有人身處海外,有人仍在內地,以視像方式訪問時,我看著螢幕上沒有打開鏡頭的漆黑畫面,無奈卻明白他們的苦衷。

除了帳號背後的理念和趣事外,我更想聆聽他們成長的故事,將這些經歷與他們所做的事拼湊起來。三人都在胡溫年代長大,親眼目睹公民社會的凋零,體會到空間如何一步步收緊。有海外留學或生活經歷的他們,本可以將在內地發生的一切置諸腦後,過好自己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透過開設帳號築起思考空間,連結一群「不被理解的人」。生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受訪者內心對國家愛恨交織的矛盾,我始終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猜,彼此的處境其實不過大同小異。

香港近年所面對的轉變劇烈、密集,且無法抵抗。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創作自由,種種空間都在不斷縮窄,數年間,時間已沖淡許多事。訪問中有受訪者說:「香港經歷的轉變,劇烈的程度連我都能感受到。但在國內,這種事情很早已經開始了,不過是溫水煮青蛙。」在內地,為了切斷民意的聚集,審查系統每日不斷地在社交媒體屏蔽著一個又一個關鍵字。消息只要違反規例就會被消失,人們與真相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回到香港,內地人正經歷的會是我們的將來嗎?

在內地,要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或要將它傳遞出去,雖然困難重重,卻又無比重要。壓迫從四面八方而來,哪怕心知肚明難以帶來任何改變,他們也試圖在狹窄的空間激起一點浪花、留下一點痕跡。此刻,我們都在高牆之下掙扎著,而我想做的,就是不讓他們的聲音隱入塵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