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閱」不過的牆 入境帶書遭審查

審查 書本 內地海關 中國

學期完結後,在港留學的內地生Natalie帶著兩個行李箱和背包回到成都。入境內地時,她像平常一樣將行李放到X光機輸送帶上,並留意到旁邊掛着一張大橫幅,密密麻麻地列出了各種違禁品,當中註明包括歷史類和政治類書籍。海關攔截Natalie帶有商科課本以及歷史故事書的行李,帶她到一旁搜查。20分鐘後,在海關的拍攝及監視下,Natalie交出港澳通行證和身分證供海關作登記,並簽下表格,表明自己自願放棄及承諾不會索回書籍。

3月初,媒體報道一名香港跨境初中學生過關時,遭內地海關搜書包並撕掉中國歷史課本中的一頁地圖,原因是該地圖不符國家標準——將「釣魚島」寫為「釣魚台」,亦無標明南海十段線。教育局回應,地圖與國家去年發布的中國標準地圖有不一致的地方。

書籍入境內地要經審查,這並非孤例。《大學線》接觸到三名受訪者,他們不論親自帶書或郵寄書籍,皆遭到審查。

記者|鍾蒨宜 黃嘉慧 編輯|馬芷騫

Natalie(化名)是一名社會科學學生。兩年前學期完結後,她帶上行李,從香港回到成都。入境時三名海關攔住她,要求她打開行李箱,取出所有書籍和筆記本,逐本翻開。最終,兩本有關中國近代史的書本未能通過審查。Natalie憶述, 海關先盯著封面,再翻到目錄,不到三分鐘便決定沒收書本。過程中海關不斷向她提問:「這是不是你的箱子?」、「這是不是你的書?」、「是你自己看還是送人的?」。她向海關解䆁,書本是大學教授的推薦書目,但海關卻未有接納她的理由。

Natalie續追問書本被沒收的原因,以及能否寄回香港,惟兩名關員無動於衷,其中一人向她表示:「沒有辦法,就是不能帶了」。之後關員拿起攝錄機,將自願放棄書本的表格放在她面前,問她:「你是不是要自願放棄這兩本書?」關員同時要求Natalie交出港澳通行證和身分證作登記用。Natalie為順利回家只能簽下表格,表明自願放棄書籍,且不會要求索回。

手抄章節 棄書求心安

Natalie形容從檢查箱子到「自願放棄書籍」的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她憶述當時感覺「整個世界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不知如何反應。至於另一個沒有被抽查的箱子裏也有書,還在部分網上流傳的禁書清單中,但見當時關口繁忙,她向海關謊稱箱子內沒有禁書,成功通過安檢站。

不過,成都只是Natalie回鄉的中轉站。當時正值疫情期間仍需隔離,於是她決定在隔離時,手抄沒有被搜出禁書中的數個章節,並將書本捨棄在隔離的地方。她指,即使是內陸機,她也再不敢帶著那有機會被截查的書。

兩年過去 恐懼仍偶爾來襲

約一年後,Natalie過關時再度被抽查,她不自覺回想,是否與先前被登記證件有關。她坦言無法得知那次登記證件對她的影響,偶爾回想起當時的畫面,也會渾身發涼。

Natalie自以為了解敏感書本的定義——只要不在網上流傳的禁書清單上,沒有批評政治,書本就可以成功過關。但經歷過扣查後,她唯有變得更小心。她舉例,如果是講述自由主義的書,雖然她清楚那是一個學術概念,但僅因為印上「自由」二字,她就不敢帶回家,

「可能會讓人產生歧義的、聯想的、讓人懷疑的,就是哪怕有百分之0.0001的懷疑,我都不會帶它回去。」

臨近學期末,Natalie正煩惱如何處理宿舍的書籍。她慨嘆,標準越來越模糊,因此打算乾脆不帶任何書本和文件過關。身邊的朋友建議她每次帶一到兩本,但她表示不願再次冒險,「完全不行,我想起來還是很害怕。」她打算趕在回家前讀畢書籍並把它們都捐出去,一本也不帶走。她看了看書架的書,「你要說能帶吧?感覺好像一本都不能帶。你說好像不能帶吧?好像它確實又沒說甚麼。」

國際學校教科書也不能倖免 教師憂過度審查

Fiona (化名)於一所內地國際學校擔任理科教師兩年多。由於學生修讀外國高中課程,因此她使用外地教科書作教材。去年5月,學校替全級約50名學生從海外出版社訂購教科書,但當教科書送到Fiona手上,她發現書本第一頁被印上紅色的印章,寫着「任何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憲法和法規的內容概不認同」,內頁中更有小部分內容被貼上牛皮膠紙。撕開膠紙後,她發現被遮蓋的部分與濫用藥物、性傳播疾病,以及跨性別有關。

雖然被牛皮膠紙遮蓋的篇幅加起來不超過三頁,但Fiona認為,課本屬客觀的科學知識,無法理解需要掩蓋的原因。

「我不明白它有甚麼值得被蓋住……它到底敏感在甚麼地方?」

同時,由於被遮蓋的內容在國際試考核範圍內,Fiona唯有從課程官方網站及其他網站整合資料成為教材。她強調授課內容不會因遭受審查而作任何調整,「我不認為我們教的部分有任何違法的地方」。

Fiona指,向學生分發課本後,沒有學生問及某些篇幅被遮蓋的原因,也沒有向她表達任何意見。她猜想,可能「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雖然沒有親眼目睹學生撕開膠紙,但她不排除具「反抗精神」的學生會在課餘時撕開膠紙,窺探那些被遮蓋的內容。Fiona慨嘆,課本作為學生的溫習資源,內容被貼上牛皮膠紙對他們有一定影響。她表示,自己無法預測哪些內容會被判斷為敏感,也擔憂以後課本上會有更多部分被遮蓋。

內地海關不認同教科書
教科書的第一頁被海關蓋上印章,列明不認同書本中的違法內容。(受訪者提供)

書本從港寄回內地被扣 礙吸收多元聲音

Cassie(化名)是一名在內地修讀藝術的研究生,去年9月於香港某出版社網站訂購三本內地無法購買的書,內容分別與歷史、政治理論,及香港2019年社會運動相關,連運費一共花費約900港元。下單後10天,出版社寄出書籍。但一個多月後Cassie仍未收到包裹,她猜測書本遭海關扣留。10月底,她收到由海關寄來的掛號信,內有《扣留通知書》,以及申請退回書本至出版社的表格。通知書上寫著被扣留物品為「疑似政治性書籍一箱」,而申請退回書上則要求她提供身分證副本,並承諾不再郵寄此類物品入境。

Cassie形容收到海關通知單時,最大的感受是「恐怖」。起初她預計海關或會扣留與香港2019年社會運動有關的書籍,但沒想過另外兩本會被一同扣起,因為她曾在社交平台看到有其他用戶成功親自帶同過關。為免向當局進一步留下紀錄,她沒有填寫由海關寄來的表格。

大學線 內地海關 書
大學線 內地海關 書
大學線 內地海關 書
大學線 內地海關 書
海關寄給Cassie的扣留通知書。(受訪者提供)
海關寄給Cassie的退回申請書。(受訪者提供)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購買書本時,出版社已經向Cassie提出,若書本被扣,他們提出可以再次郵遞書籍,或讓她自取兩個選項。Cassie打算,暑假時「賭一把」來港自取。若屆時海關再度扣書,Cassie勉強帶笑道:

「那就是天意吧⋯⋯我只是想看本書而已啊。」

為免再次被審查,Cassie直言不會再考慮在網上訂書,而是傾向親身前往書店買書,認為這樣比較安心。她喜歡人文社科,書本被扣無可否認影響到她吸收知識。她指,目前折衷的方法唯有透過與海外朋友交流,或瀏覽媒體以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