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理性下的感性

記者|譚雅詩

「中國拐賣婦女」這個議題,是內地、也是受害者心中,外人難以觸碰的禁區。可想而知,要找到願意分享的受訪者,很困難。我和編輯只能在各大內地社交平台大海撈針,幸運地、也是不幸地,找到了一位受害者家屬:周女士。

當時成功聯絡周女士受訪後,我跟編輯說:「我很緊張,很怕說錯話,傷害到她。」因為兩小時的訪問對我來說只是針對報道的採訪,但對母親被拐賣的周女士來說,卻是自揭傷疤的回憶。

採訪期間,周女士一度哽咽地告訴我們,這二十年沒有母親的生活她過得有多痛苦,直至現在已結婚生子,她仍認為自己生於如此破碎的家庭,根本不配擁有美滿的婚姻,身心俱疲的她甚至想過以死來解脫。她的一字一句、她的自卑不安,通過視像通話,傳到我耳邊。我當時眼眶發熱,我不停深呼吸、心中不停默念「我現在是個記者」,幸好不太清晰的視像畫面掩蓋了我的不專業。

結束訪問前,我問周女士為何當時會在網上分享這段經歷,她說:「我並不覺得這是甚麼見不得人的事,我只想幫那些和我媽媽一樣,明明是被拐賣卻一直被誤會嫌貧愛富的受害者澄清,她們不是這樣的人。」周女士,我希望這篇報道能幫到您。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無法為周女士帶來實際幫助。但作為一個學生記者,至少我有一雙願意聆聽的耳朵,盡力用有溫度的文字,把周女士的故事披露於人前。我們不是甚麼大媒體,但只要這篇報道刊載後,能讓多一位讀者了解中國拐賣婦女的情況,我想這篇報道便是有價值的。作為一個女性,我希望有一天不會再有任何人,把女性看待為可隨意買賣的商品,因為人生來本就是平等且自由,不管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