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icture
105期大學線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012 年 04 月 01 日

撰文:賴嘉梨 尋求庇護者,一個陌生的詞語;豬欄房,一個陌生的地方。第一次的《大學線》採訪,我闖進了這個陌生的世界。 尋求庇護者多居於僻遠鄉郊,起初我們根本不知道豬欄房的準確位置,於是我們希望透過區議員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採訪手記

讓她們成為「香港人」   

2012 年 01 月 30 日

外傭居港權風波不只是法律問題,當中還包含了人權、道德和歧視的問題。
因為採訪需要,我們花了兩個星期天派發問卷並進行訪問。出乎意料地,大部分外傭都願意分享她們的故事。外傭工會代表收到我的訪問邀請,竟激動得說了三四次多謝,還反問可否多帶幾個朋友接受訪問。我心裏想,在這之前,大概沒多少個香港人曾如此關心她們吧?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104期大學線

人面要廣 臉皮要厚

2012 年 01 月 30 日

「做記者人面要廣,臉皮要厚。」這是我進新傳後,老師第一課所教的,亦是我到現在,仍要繼續努力學習的。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104期大學線

徒勞 無功 但有益

2012 年 01 月 30 日

「變幻原是永恆」,在《大學線》更是家常便飯。今期剛開始時採取「雙線發展」,同時做兩條題,打算看看哪條題的發展空間較大。結果是兩條題同時死亡。

然後我們轉移視線到那時鬧得熱哄哄的競爭法,打算以小店作切入點介紹複雜的競爭法,不過訪問立法會議員後,發覺短時間內難以釐清一些法律上的問題。結果這條題又死了。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104期大學線

步姿

2012 年 01 月 30 日

走進狹窄得只能容納二人的小巷,穿過如天羅地網般密集的架空電纜群,絕對讓人體會到何謂「一步一驚心」:垃圾、煙頭、污水、磚頭……數之不盡,應有盡有。可是讓人更驚訝的,莫過於一幢又一幢映入眼簾,緊密得不能更緊密的唐樓。仰望四面八方的唐樓,我不禁疑問,這些因為大廈之間距離狹隘而見稱的「接吻樓」、「握手樓」,就是村民的居所嗎?
「它們是我們所要維護的居所。」後來村民將事實告訴我。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103期大學線

屬於林懷民的九月

2011 年 11 月 16 日

訪問林懷民的機會突然空降於我面前。「不如嘗試兩題都做丫?」不知是認真還是戲言,陳惜姿老師當時的一句話仍言猶在耳,而自己更曾經想熱血地挑戰看看,但最後還是選擇了訪問林懷民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103期大學線

不單是一份功課

2011 年 11 月 16 日

回想今期《大學線》抽題目的時候,我便下定決心要做職業這個欄目,因為那時的我已經很想把一間傳銷公司的銷售手法報道出來,讓大家心裡有個警惕、遇到邀請時也有一個防備,可以作一個明智的選擇,避免金錢的損失。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102期大學線

未呈現的故事

2011 年 11 月 16 日

直至截稿前幾天,我們終於透過朋友介紹,到訪廣東省陸豐市一間中學,訪問校內三名留守兒童。機會只有一次,心情難免緊張。慶幸地,採訪過程盡都順利。生活中的小事、受過的委屈、對爸媽的想念,孩子們都娓娓道來。他們沒有敵意,沒有抗拒,向我們投以單純的信任。三個少年性格迥異,有不同經歷。再環顧校內一眾不斷跑跑跳跳的孩子,我巴不得把他們一一拉著,發掘出每個故事。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採訪手記

採訪手記-我竟忘了甚麼是對錯

2011 年 05 月 20 日

記者:梁皓堯 採訪泛民分裂對區議會選舉影響的專題時,訪問陳偉業和單仲偕時,我竟忘了甚麼是對錯。一個個看上去是極不理智的決定,他們竟然說得頭頭是道。 我知,「親者痛,仇者快」,但又怎樣?原來民主黨可以被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採訪手記

採訪手記-衝前去 全部得失只有寸心知

2011 年 05 月 20 日

編輯:李智達 記者:陳沛珈 朱家慧 李嘉欣 我們為了解前線警務人員的想法,兩個多星期內進行了九次訪問,前後訪問共十二位相關人士,目的只為撰寫一篇貼近警察內心世界的報導,讓讀者了解警察卸下武裝後的另一面 繼續閱讀

No Picture
採訪手記

採訪手記-做記者不是一份優差

2011 年 05 月 20 日

編輯:梁倩盈 記者:潘悅瑤 石紫晴 記者訪問記者,算是一份優差。 優在同行好相處、肯幫忙,優在會厚待我們這群學生記者,優在知道你要sound bite時就給你soundbite。 可惜,現實中做記者並 繼續閱讀

1 ...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