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實驗室 安全風險有多大?

2023年底, 內地網上平台微博流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又稱中山二院)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的團隊中多位同學集體患癌,其中更傳有博士畢業生確診胰腺癌。中山二院發文回應稱,近年確有三名在該實驗室工作的學生曾罹患癌症,但並未公佈原因,引發内地社交媒體激烈討論,不少網友懷疑患癌或與其從事醫學實驗有關。

中山二院集體患癌事件疑雲未解,不少内地大學生亦在網絡上表達對實驗室安全的隱憂; 香港的大專院校亦設置實驗室,有安全政策以避免意外發生 ,但大學能否提供充分保障?實驗人員又有什麼顧慮?

記者|周若揚 編輯|盧家俊

小珂(化名)在昆明一所醫科大學修讀藥理學碩士學位,本科四年級時曾在北京一所醫學院的藥物研究所實習。她指醫學院部分舊實驗室空間擠迫——約210呎的空間内 ,放了一張大實驗台,上面塞滿儀器和實驗用品,七至八名實驗室人員一起工作時完全是肩碰肩的狀態。由於地方狹小,舊實驗室無固定工位,小珂只能站著做實驗,並與同事共用實驗耗材。

小珂指研究所環境擠迫,儀器和耗材擺放混亂(受訪者提供)

在這樣擠逼的實驗室内,化學試劑時常擺放混亂。小珂曾誤將同事擺錯位置的有毒溶劑液體氯仿加入實驗溶液,導致實驗失敗。氯仿本就無色,加上用於識別的標籤紙脫落,倘若擺錯位置則難以分辨。若誤用氯仿的實驗包含加熱步驟,會令有毒試劑加速揮發,則引發爆炸或其他化學反應,後果十分嚴重。

今年1月,小珂在昆明某醫科的大學時,因實驗室沒有提供護目鏡,小珂做化學實驗時被突然濺出的液體二氯甲烷(會造成神經損傷的有毒溶劑)燒傷角膜。從實驗室步行往大學醫務室需十分鐘,實驗室內又未配備急救箱和洗眼器。所幸當時有其他同學在場,迅速下樓騎電動車載她到大學醫務室作簡單清洗,再到校外三甲醫院花200多元人民幣檢查,才沒大礙,然而校方並沒給予小珂任何報銷和跟進,不過當時她礙於不想得罪校方和影響自己未來升學,便自行處理。她指化學試劑濺入眼睛後本應立即沖洗,但實驗室缺少應急設備,地理位置又不利於急救,大大提高了加重傷勢的風險。

小珂的遭遇並非個例。中國礦業大學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田志剛曾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據他不完全統計,2001至2020年間,傳媒公開報道的全國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最少有113宗,共造成99人傷亡 ,例如2021年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與技術學院實驗室,因燃燒鎂鋁合金發生爆炸,導致2死9傷。內地大學實驗室存在安全隱患,香港的情況又如何?

近五成受訪者曾在實驗室受傷

為了解本地大學生對學校實驗室安全的態度和意見,《大學線》於今年2月23日至3月4日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調查,成功收集71份有效回覆。回覆者均為學士、碩士或博士生,其中有38名(53.5%) 受訪者每周大約在實驗室工作30小時以上,有41位受訪者(57.7%)有三年及以上的實驗室工作經驗。

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49人)受訪者對實驗室安全的憂慮程度在3分或以上(5分為十分憂慮),僅6位受訪者 (8.4%)表示完全信任實驗室的環境 。34位(48%)受訪者表示曾在實驗室受傷,其中超過半數人曾受傷三次或以上,另外亦有23位受訪者(32%)表示實驗室沒有配置急救箱。

48%(34人)受訪者曾有在實驗室受傷經歷,且其中53%表示曾受傷3次及以上。(Qualtrics統計)

實驗室的個人防護裝備也不充足。僅六成人表示學校實驗室會配備防護服和護目鏡,75%的受訪者稱所處的實驗室提供防護手套,而有七人指以上三種基礎防護裝備均無提供,須學生自行購買。此外,問卷結果亦顯示學生的個人安全意識較低,66%的受訪者指自己做實驗時曾未按實驗室安全規定穿戴防護裝備。

近七成(49人)受訪者對實驗室安全的憂慮程度在3分或以上(5分為十分憂慮),僅有6位受訪者 (8.4%)完全信任實驗室的環境 。
(Qualtrics統計)

實驗室安全設備短缺  學生唯有「頂硬上」

張芸(化名)現時是香港一間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技術主任(Technical Officer)。她特別提到,在實驗室處理有毒試劑時,應將其放置於能抽走有害氣體的通風櫃內進行。她所工作的生物實驗室有二十多名工作人員,但只配備約三個通風櫃。因部分通風櫃長期塞滿雜物,導致可供預約使用的常用通風櫃只剩一個,根本不足以應付實驗需要。

張芸表示,如果實驗時間急迫,通風櫃又已全部約滿,她便只能自行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直接在實驗台操作。倘若有毒氣體揮發到空氣中,實驗室内其他成員吸入,會構成健康風險。但無奈通風櫃數量少,同事間只能互相體諒:「(遇到這種情況)我現在是能溜就溜,如果有工作走不掉,就只能戴好口罩」。

處理揮發性實驗品時,需要將實驗品透過窗口底部的空隙,放進這個通風櫃處理,以免吸入有害氣體。 (此為示意圖,並非於受訪者的實驗室拍攝)


張芸目前隨團隊參與人體血液樣本研究,樣本均由醫院直接運送到大學。由於醫院檢驗人員採血時只會口頭提問患者是否有傳染性疾病,未做進一步檢查。而目前醫學上確定可血液傳播的疾病有20多種,包括乙型肝炎(HBV)等,張芸指出,通常情況下人體血液樣本研究須在二級生物安全櫃中進行,然而學校卻沒有配備相應安全等級的設施,她便被迫在普通實驗台上操作,因此時常擔心自己和同學會因皮膚傷口,而受上述病毒傳染。

一個二級生物安全櫃的價錢大概為8至10萬港幣,亦需要每年花費1萬多元更換濾網及維護,因此部分實驗室為節省成本,不會購置安全櫃。(此為示意圖,並非於受訪者的實驗室拍攝)

對於學校不提供保護人員安全的設備,張芸感到沮喪,認為學校過於看重研究成果,卻沒有重視實驗過程和研究者的安全。

有實驗室設計不合國際標準

根據香港應用的國際ISO 17025實驗室管理標準,作為檢測和校正 (記載實驗執行的詳細步驟及技術資料)的實驗室需要滿足「不相容實驗室活動區域之間應有效隔離」的要求。但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受訪者工作的實驗室中,實驗台和辦公區沒有間隔,張芸所在的實驗室也是如此。她指雖然實驗室人員即使是一般辦公都需要穿戴全套防護裝備 ,但行動非常不便,因此大家都經常不遵守,加上專注工作,難以關注周圍情況,若旁邊實驗台有人發生意外,則容易波及正在辦公區的其他人員。張芸自己就有類似的經歷。她曾在辦公時被旁邊同事做實驗時噴灑的濃硫酸濺到手部,幸沖洗和消毒及時,並無大礙。

張芸指自己恆常工作的兩個實驗室均不符合ISO 17025標準,實驗台和辦公區無間隔。(受訪者供圖)

上圖註解:
(1)紅點為門
(2)電腦圖案為辦公區
(3)Bench為實驗台
(4)Hood為通風櫃
(5)Corridor為只有一步寬的走廊

大學實驗室監管鬆懈  盼增設安全員

創新科技署長期以來設有「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HOKLAS),為實驗所提供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檢查實驗室是否達國際標準,需至少每兩年覆審一次。但張芸指他身處學系的實驗室並沒有申請認可計劃,僅由 學校安全部門定期進行內部巡查 ,而且 學校進行實驗室安全巡查前,還會專門發郵件通知學系職員和學生,令部門有時間準備如何躲過部門巡查,變相降低巡查的成效。

即使學校有專設課程講解實驗室的安全守則,學生首次進入實驗室操作前也會分學科進行安全知識考試,但張芸直言相關課程內容過淺,無助提升同學的安全意識:「例如考試會問你在實驗室能不能飲食,所有人都知道肯定不能。」她認為只靠安全教育難以約束學生規範操作,建議學校可以增設安全員,督促學生實驗室內的違規行為 ,規避人為因素造成潛在危險。

大學實驗室安全隱患難根除

在香港某企業生物實驗室擔任設施經理的林小姐(化名),同時有多年於大學實驗室工作的經驗。她表示,沒把實驗台和辦公區分開的設計在香港部分大學及早期實驗室十分常見,主要原因是過去大部分設計都是先興建大樓,再劃分部份區域作為不同學系的實驗室,隨著學系的人數增多,大學未必有足夠資源擴建實驗空間,擠擁的問題難以解決。

林小姐建議,學校可參照私人企業的做法,設置外部審查(External Audit)的機制,請獨立外來人員進行巡查,以更為客觀的角度檢視實驗室安全。各個大學之間亦可以就實驗室安全建立合作,互相派人檢查,監督彼此,提升本地院校的整體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