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趁記憶和人情消失前 發現沙頭角

記者|梁美淇

在未正式踏入沙頭角禁區前,我抱住尋幽探秘的心,想一睹「傳說中」的中英街。這份好奇心亦是驅使我提出以「沙頭角旅遊」作今期主題的原因。

為了這次報道,我們特意翻閱了一本本有關沙頭角的書籍,一頁頁早已泛黃的舊報紙,為求重塑1967年沙頭角槍戰這段歷史的模樣。我們更希望可找到親身經歷過的受訪者,由他們口中訴說這段歷史。只可惜我們訪問的原居民中,大部分都對槍戰的印象十分模糊,單憑他們的分享,也不足以讓我們了解這段歷史的全貌。有受訪者慨嘆,即使能讓我們找到可將整段歷史娓娓道來的見證者,恐怕也達耄耋之年。在沙頭角禁區內,知道沙頭角槍戰的人已經越來越少。然而,這段歷史印證著沙頭角獨特的政治地位,亦是這個地方變得獨特的原因。若缺乏居民口耳相傳,下一代從何瞭解這段歷史的全貌?

在沙頭角禁區漸漸失去的還有人情味。我負責的受訪者中,有一對在沙頭角街市經營雜貨店多年,製作糕點蠻有一手的姊妹。她們自家出品的年糕是用傳統方法,在大鍋下堆著柴火把年糕蒸熟。在今年蒸糕時,就因少許炊煙影響到附近民居而被投訴,最後被逼停止製作。她們慨嘆以往居民的包容度較高,如今卻不復見。是不是我們營營役役的生活,漸漸擠走了我們對人的包容和體諒?

如今沙頭角禁區開放旅遊,我更不想失去的,是這裏獨有的恬靜和清幽。作為遊客,我們都可一同思考如何減低對居民的滋擾,好好守護這片鄰近邊境的小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