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日常到電影場面 本土桌遊折射香港文化

走進桌遊咖啡店,五花八門的桌遊映入眼簾,客人各自聚攏成群,沉醉在遊戲世界,歡笑聲、吵鬧聲洋溢在店內每個角落:有人嘲笑對面那位一時失手,有人被身旁那位的古怪演繹逗得人仰馬翻。

香港桌遊文化向來小眾,港人說得出名字的桌遊大概是來自外國的大富翁、UNO、Rummikub及狼人殺等, 大眾甚少認識港產桌遊。剛過去的疫情改變了港人的娛樂方式,娛樂場所的開放時間受限,沒法到外地旅行,桌遊成了親朋好友聚會的娛樂之一,加上本地YouTuber推出桌遊節目,掀起一股小熱潮,令本土桌遊發揚光大。

記者|林曉儀 編輯|郭寶鴻 攝影|林曉儀 郭寶鴻

近年香港最熱門的派對類桌遊之一必屬《9upper》,在各大桌遊店都能看見它的身影,甚至大型連鎖書店亦有售。「9upper」意指胡說八道的人,為打入台灣市場,又名《瞎掰王》,今年3月登上台灣知名綜藝節目《娛樂百分百》,為該節目第一款登場的香港原創桌遊。

《9upper》玩法簡單,玩家分為「諗樣」(猜的人)、「9upper」(胡說的人)及「老實人」(說實話的人)。不同紙牌顯示圖片或冷門詞語,如伏尼契手稿、史特金定律,玩家輪流當「諗樣」,「9upper」需憑創意演繹詞語意思,而知道真實意思的「老實人」只有一個。「諗樣」聽畢所有人的演繹後,需猜出誰是說實話的人,如覺得某玩家的言論太荒誕,可以打出每回合只可用一次的「收皮啦」功能卡,阻止該玩家發言。

9upper角色
玩家在《9upper》的三個角色。(郭寶鴻攝)

遇上時機 將生活日常帶入遊戲

現年27歲的設計師Costo中學時已喜歡玩大富翁和遊戲王等桌遊,最近為Youtube頻道《試當真》的綜藝節目設計遊戲。他懂得畫圖,曾為網絡小說《是咁的,我的職業是幫人寫遺書》繪圖。萌生設計桌遊的想法後,他於2021年向出版社投稿,同年出版《9upper》。Costo形容,平常和朋友相處也會胡說八道,《9upper》是把他平日與友人胡說八道的日常,製作成有系統的遊戲。

9upper設計師Costo手握「收皮啦」的功能卡
Costo在試驗遊戲期間,發現增設「收皮啦」的功能卡能大大增加遊戲趣味。(郭寶鴻攝)

富趣味性的桌遊吸引不少Youtuber挑戰,如主打年輕觀眾的頻道JFFT。頻道成員恰巧在桌遊店尋到《9upper》,後推出首集桌遊直播節目。網民紛紛被JFFT成員的互動逗樂,近三小時直播獲逾17萬觀看次數。 該次直播後,《9upper》的銷量急增,甚至需調回在台灣放售的貨,最後還加印了兩次。至今,售價為220港元的《9upper》共印四版,所有版本在香港合共售出兩萬多套。

比起一般卡牌類遊戲,《9upper》的價格並不便宜,但香港人仍會購買。Costo認為,香港人不會在桌遊上費太多「腦力」,越簡單的遊戲越受落,故《9upper》比策略遊戲更受歡迎。Costo亦盡量簡化玩法,希望「簡單而精煉」的遊戲模式能擴闊受眾範圍。

另外,《9upper》在設計上還含有本土特色,除了遊戲名稱及部分角色名借用了本地粗口的諧音,兼任美術的Costo在設計卡牌圖案時,所畫動物的表情、動作,都源自香港流行的meme(迷因)。

四個版本的9upper也有不同卡通風格的動物
《9upper》上面印有卡通風格的動物,包括貓(第一版)、豬(第二版)、狗(第三版)和企鵝(第四版)。Costo認為大部分人都喜歡可愛的動物,容易吸引大家眼球。(郭寶鴻攝)

跨界作品 個人選擇決定遊戲走向

改編自同名小說和電影的桌遊《今晚打喪屍》於2018年推出,屬輕型策略類。玩家化身為被喪屍追逐的人類,喪屍每輪會不斷向前走,每人可以利用手上的手牌決定要逃走還是拿食物,選擇拿食物會浪費逃走步數,但拿到足夠食物就可以坐雪糕車直達終點,這是個命運自決的遊戲。遊戲畫風富香港味道,例如有唐樓的場景、香港獨有的富豪雪糕車、女喪屍一身的中式紅褂,設計師Percy希望這些本土元素能使玩家更投入遊戲。

這桌遊的初版並非以《今晚打喪屍》故事作為背景。Percy原本的構思的故事是一班在礦洞挖礦的矮人,掘出寶石卻吵醒了熟睡的巨龍,集體逃出礦洞。後於2018年憑這故事在台灣沐曙盃桌遊設計大賽獲獎,獲得代理商簽約機會。代理商看中《今晚打喪屍》的故事,遂重構故事,把蟻人、寶石、巨龍等元素改編為人類、喪屍、食物等。

今晚打喪屍遊戲設計師Percy
Percy認為《今晚打喪屍》最大缺點是缺乏了「打」的元素,更像是「避」喪屍。(郭寶鴻攝)

《今晚打喪屍》與一般香港人喜愛的桌遊類型不同,Percy認為,他所設計的遊戲刺激玩家思考,可憑自己的決定改變遊戲走向,在遊戲中選擇拿物資還是逃走,每步也是勝負的關鍵,而非憑運氣決定勝敗。

「如果遊戲沒有決定走向的能力,其實與漫畫無異。」

34歲的Percy曾任職手機遊戲設計師,現轉任遊戲項目經理。對他而言桌遊設計只是他的副業,他不懂美術,但擅長設計玩法,曾參與「神魔之塔」、「阿爾克戰記」等手遊製作。而Percy同樣在中學時開始接觸「龍與地下城」等角色扮演桌遊,大學時任桌遊學會外務副主席,他笑着分享往昔趣事:「大學遇到了一班跟我志同道合的桌遊朋友,每日通宵達旦玩桌遊。看看時鐘,距離上課時間還有30分鐘,開一局,不知不覺又會玩到超時,最後乾脆不上課繼續玩。」

那些青蔥歲月,讓Percy踏上設計桌遊之路,在2015年曾放下正職,花了一年時間自資推出首副桌遊《Magecraft》,全盤負責設計、美術、印刷、出版、參展、與代理洽商,他嘆息:

「那時候投資了10萬,不計算生活成本才剛好回到本,在香港單靠做遊戲設計師實在難以生存。」

自資出品 保留本土文化

本土味濃的《大打邊爐》在2021年推出,是一款以打邊爐為題材的派對型卡牌遊戲。每位玩家抽取角色卡,以決定該場遊戲的勝利條件,遊戲開始時桌上會有不同類型的火鍋食材,玩家需要透過使用行動牌獲取所需食材獲勝。

從事廣告業的Kevin指設計《大打邊爐》是個即興的決定,「那時候2019年,香港社會事件後加上疫情,我和拍檔想設計一些屬於香港人的東西,希望令香港人更開心。」於是,他們設計、自資出品第一副桌遊,不斷設計和試驗,甚至有拍檔選擇「放長假」全身投入創作。他解釋打邊爐是香港特色的飲食文化,湯底可選中式、日式或泰式,匯聚不同國家的特色,形成香港自身文化,容易引起港人共鳴,故以此作主題。

大打邊爐遊戲設計師Kevin
Kevin與另外兩名拍檔開設IG專頁「打邊爐研究院」,一邊經營專頁一邊設計遊戲,其專頁成立一年多已有一萬多粉絲。(林曉儀攝)

與一般桌遊不同,《大打邊爐》著重外觀設計。單看鮮粉紅色外盒,不少人第一眼看以為與紙紮有關,但Kevin解釋是參照了傳統月餅盒顏色,「不過別人誤會其實也沒大關係,因為紙紮都是香港文化。」他對盒的紙質亦有要求,接觸過不少本地印刷廠,才找到合適的紙質。盒上亦沒有包上一層塑膠保護層,營造懷舊的感覺。

盒裏的卡牌可分為四組,包括角色、湯底、材料和行動牌。每張卡牌都載有港式元素,例如角色卡「粉腸」、「豬扒」等,都是廣東話獨有而語帶雙關的詞語。然而,Kevin認為遊戲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他們在設計時投放太多元素,有打邊爐、廣東話、攻防戰等,玩家需花大量時間理解遊戲。

不會放棄加入香港元素,因為這是一種文化保留,希望更多人知道香港也有本土桌遊。」

大打邊爐遊戲物資具香港特色
《大打邊爐》內的遊戲物資都有香港懷舊特色,如參考點心紙作設計。(林曉儀攝)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大打邊爐》,團隊去年新年曾在市集擺賣,亦於2021年11月在大南街租下兩層空間舉辦展覽,下層掛起與桌遊相關的展品,上層則擺放港式茶餐廳的木紋桌椅,即場教來賓玩這副遊戲,團隊成功於大南街的展覽售出逾500副《大打邊爐》,銷量令他喜出望外,更有薄利。

「除了香港人來參觀,想不到不少外國人即使不懂廣東話都來玩,而且願意買下遊戲,看得出他們對香港文化感興趣。」

港產桌遊進退兩難 惟本土特色仍受重視

桌遊熱潮似乎隨著世界復常而消退,即使設計師、出版商各施其技推廣桌遊,本土桌遊發展仍是困難。一眾設計師紛紛指出:「香港市場人少且娛樂多。」如有電子遊戲、手機遊戲相競爭,桌遊難與之匹敵。本土桌遊亦難以轉向海外市場, Costo曾考慮將《9upper》推出台灣市場,結果卻行不通,「香港和台灣的幽默不同,台灣人不懂《9upper》的笑點在哪裡。所以需另外推出台灣版,在包裝盒將『瞎掰王』放大,『9upper』縮小。」

旺角808boardgame負責人Chris年少時是808的常客,獲老闆邀請在店內打工,後來接手店舖,至今在桌遊店工作逾10年。據他觀察,來店舖玩桌遊的人大部分是年輕人,多數想挑戰桌遊排行榜上出名的桌遊,或玩派對遊戲,亦有些人因看不懂說明書而前來請教。當問及有多少客人會選擇本土桌遊,Chris遲疑了一會兒稱,「樂觀一點說可能一成……我不想回答那個零字。」他解釋店內有不少外國好玩的桌遊,在桌遊排行榜名列前茅,眾多選擇下,客人首選並非本土的桌遊。

Chris指,本土桌遊雖非首選,但有香港元素的遊戲,相對下仍較受歡迎,買家就算不買來玩,也會買來收藏,亦有外國遊客專程來店尋找具本土元素的桌遊。

「其實大家可以忍受到遊戲機制不是那麼成熟⋯⋯但只要你有香港特色,你有認同感 ,很多人願意付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