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多數認同 不代表符合公義

記者|溫紀然

「不應以學習為由,凌駕實習生本身的勞動身分。」社工系學生要無償實習,為他們爭取勞工權益的組織成員接受訪問時這樣說。他們的言辭擲地有聲,我不得不信服。我亦本着這個想法開始採訪,沒想到從不少同學口中,得到截然不同的回應。

當我問社工系同學對無薪實習的看法時,大部分同學都說:實習一貫以來都不帶薪,早已習以為常,甚至問我為甚麼會選擇這一條題目。連當事人都覺得沒有問題的時候,我不禁開始質疑自己:報道學生無償實習,希望大家關注事件,是否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記者的角色應該是甚麼?我一直猶疑不決,久久都想不出答案,甚至想直接轉題,就此作罷。

直至我遇到一個受訪者,他斬釘截鐵地強調自己有勞動付出,又向我解釋他為何會有這個想法。此時我才漸漸意識到,即使大家都習慣了實習無酬,但並不代表無酬本身是一件合理的事,這題目依然有報道的價值。記者的責任,不止於反映社會多數民眾的意見,但凡事情有不公,記者就應該主動發聲,督促在位者改變政策,同時教育公眾。

回想過來,受訪同學初時對無薪實習的問題無動於衷,但經過一輪問答之後,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勞工身份,亦會反思實習生勞工權益的問題。或許,記者可以為事情帶來一點改變。

完整報道:社工學生無償實習 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