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廢紙新規矩 回收商叫苦連天

半年前,廢紙回收業界發起罷收行動,令各區一度出現「廢紙圍城」,叫人記憶猶新。內地訂立新政策,提高廢紙進口標準,並將廢紙進口配額大減逾八成。新政策雖延至今年三月才全面推行,但實際上從年初起已逐步收緊標準,本港廢紙回收商叫苦連天。

新政策要求所有進口廢紙妥善分類為「三紙」──報紙、紙皮及辦公室用紙,雜質含量不能超過千分之五,業內人士反映不但實際操作困難,更增加人手成本,令早已面臨經營困難的回收商百上加斤。

記者│鍾藹昕 編輯│陳安琪 攝影│鍾藹昕 陳安琪

標準尚未清晰 海關執法不一

去年七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收緊24類固體廢物的進口標準,包括禁止未妥善分揀的廢紙入口。

香港資源再生總會主席陳錫琨表示,方案條文欠詳細說明,業界難以釐清各類廢紙的定義。他舉例,業界一向將雜誌歸類為報紙,但在新政策下,卻不確定是否符合內地海關的執法要求。他更表示,每個關口對條文的理解不盡相同,它們只能透過內地紙廠了解當局標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看關係,造紙廠和海關的關係好便可以寬鬆一點,沒甚麼關係便嚴謹一點。」

「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看關係,造紙廠和海關的關係好便可以寬鬆一點,沒甚麼關係便嚴謹一點。」

陳續指,本港近九成半的廢紙輸往內地。內地對廢紙的質量要求提高,回收業前線人員卻不願把廢紙仔細分類,而是直接丟去堆填區。他估計,現時的廢紙回收量已大幅下跌逾三成。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務顧問曾偉亦提到,新政策下,不合要求的廢紙無法進口內地,回收商只能將廢紙棄置於堆填區。現時已有近四分一的廢紙被棄置,新政策實行後,恐對堆填區帶來更大壓力。根據環保署2016年的統計數字,本港每日有2,244公噸廢紙被棄置。

新政策增成本 回收商感沮喪

陳錫琨指出,雖然一些紙類製品如傳真機所用的感熱紙、含膠面的雜誌及紙巾盒,皆不屬於「三紙」,但所佔比率不高。本港每月產生約七萬公噸廢紙,上述的紙類製品只有數百公噸,只要妥善分類,大部分廢紙都可被回收。

回收場負責人鄧就財則憂慮,為配合新政策,需增聘人手分揀廢紙,預計營運成本最少增加百分之二十,對其經營構成壓力。他又說,有些紙類製品如鞋盒、雜誌,不肯定能否回收,只能將廢料暫放於工場,「要看看遊戲規則如何『玩』」。

陳錫琨表示,業界希望發展東南亞市場,避免廢紙出口過於側重內地市場。(陳安琪攝)
鄧就財認為市民會適應新的回收要求。(陳安琪攝)

 

 

 

 

 

 

 

有深水埗前線回收商表示,雖然店鋪外掛上「只收三紙」的告示,市民大多欠缺分類意識,負責人笑言:「你問婆婆懂不懂分類?」他指,現時每天需多花數小時分類廢紙,為了應付增加的工作量,更要額外聘請一名兼職員工,而且每天約有一公噸廢紙,因不符合標準而需丟棄。他坦言,對廢紙回收業的前景不感樂觀:「你們(市民)又賺不到錢,我們又賺不到錢!」他預計政策正式實施時,或不再做廢紙回收,寧願解僱兩名職員,集中回收其他廢料。

賣廢紙的陸小姐亦抱怨,以前並不需要把廢紙分類,但現時很多回收商都拒收混雜的廢紙。雖然多花了工夫把廢紙分類,但每公斤的廢紙回收價較以往下跌兩毫,她慨嘆:「以前沒那麼嚴謹的時候,大家都『搵到啖食』!」

繼續閱讀:市民清楚分類 可助業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