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者的意料之外

115OC3_14

編輯│梁靖雯  記者│李梓沖  攝影│李梓沖 梁筱琁

115OC3_5三十七歲的社工陳虹秀與一般香港人無異,有供養家人的責任、有工作的負擔、也有間中參與遊行的經驗。在社會公義的感召下,她毅然參加佔中,簽下意向書,甘願承擔被捕的風險。然而在這個大時代,她毅然選擇打破枷鎖,放下包袱,走到民主抗爭的最前線,背負著隨時被捕的風險。

但佔中沒像預期的形式發生,卻演變成漫長的佔領,佔領區人來人往:「多我一個唔多,少我一個唔少」,令她迷失起來。

義工經歷改變想法 不欲香港如內地一樣

今年三十七歲的陳虹秀,在佔領行動裡一直站在前線,在鐵馬最前方高舉雨傘,面對警察。她現時走在社會前沿,但在大學讀工程的她,以前鮮有接觸社會科學和歷史,也不關心政治。

經常來往內地做義工,陳虹秀親眼看到內地許多社會不公和貪污問題。
經常來往內地做義工,陳虹秀親眼看到內地許多社會不公和貪污問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其後在大學參加了社會服務團,有時到內地進行心靈治療服務,令她大開眼界。經常來往內地做義工,親眼看到國內許多社會不公和貪污問題,令她漸漸思考和重視社會公義問題,同時也擔心內地不良的官場文化和貪污風氣會影響香港,動搖香港的核心價值。因此她在工程學系畢業後,讀社工碩士,畢業後便當上註冊社工,專門服務殘疾人士和綜援家庭。陳虹秀因而更深感受到草根階層面對的艱辛和社會制度的不公義,希望能爭取社會公義,更希望爭取到真正普選,這念頭亦為她後來參與佔中埋下伏線。

之前可能真是計算太多

佔中三子與社福界同工的宣傳,令陳虹秀開始認識到公民抗命背後的理念。她認為,犧牲自我靜坐等候被警察拘捕,可突顯法律的不公義,並引起社會關注。她與大約二十名志同道合的社工朋友,決意參加佔中,並利用自己的專業,希望可以在運動裡替參與者和被捕者作情緒支援。難得地,她的上司也體諒,願意替她協調工作,安排同事在有需要時隨時接手跟進她手頭上的工作。

在簽下「佔中意向書」時,她並沒什麼猶豫:「因為對於我來說,沒什麼理由不參加。」學聯突然宣布在七月二日「預演佔中」,她想了很久要否去參與:應該去「試試水溫」嗎?但又可能時機尚早,應等到人大有方案出來,才正式「去飲」?這些問題一直縈繞腦際。

直到七月二日當天,她原打算以圍觀者的方式紀錄這件事,到場支持學生,但眼見現場不少學生,比很多大人更加清楚要爭取什麼,她很是感動:「之前可能真的是計算太多,正確的事就應該做。」

於是走進遮打道,坐下來,留守到早上,直至被警方拘捕,她成為當天五百一十一名被捕人士的其中一員。等候被警方清場期間,心中未免激動、緊張,但此役卻令她抗命的心更堅定。政府態度仍然強硬,陳虹秀有過被捕的經驗,決心參與佔中,亦為此在家庭和事業上做好準備。

轉後頁:給家人寫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