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等電話一通

記者|陳映彤 攝影|牛奶公司集團提供

身為記者是無法消極做事的,受訪者不會從天而降,不主動尋找他們的話,實在難以完成訪問。

因此,即使我的心跳再快,在按下撥通鍵前需要深呼吸幾次,內心再掙扎也好,都是要打電話約訪問的。一旦打不通也不能就此放棄,要等一會兒後再次撥打,仍不接聽的話就重覆以上過程,直至接通為止。為了採訪,尷尬不可成為障礙。

然而,尋找受訪者的難度仍遠比想象中高,人再努力也難以敵過殘酷的時光。要做薄扶林牧場「當年今日」的專題,牧場在30多年前關閉,當年的牧場工人大部分已不在人世,剩下的也有不少住進了老人院,家屬們都不想勞煩他們接受訪問。陷入瓶頸,我也不再局限於找舊員工,而是開始找在牧場附近生活過的村民接受訪問,但亦難以覓得他們的聯絡方法。

在久久沒有回音下,編輯提示我再找不到受訪者就可能要轉題。我自問實在沒有把受訪者變出來的魔力,但一想到要轉題又覺得不甘,便和編輯説再多等幾天試試看,然後再次陷入已讀不回、電話等候音和留言信箱的輪迴當中,麻木並惘然地等待着。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同一天,助教給我們一張村民的卡片。撥通卡片上的號碼後,事情突然變得順利起來,受訪者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當電話的那邊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嘟嘟聲和留言信箱的機器音,而是帶有溫度的一聲「喂」時,我內心的感覺頗為複雜,有些膽怯,有些感動,但更多的是一種釋然——終於有人聽電話了,終於可以做訪問了。

完整報道:難忘牛奶味 薄扶林牧場的青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