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上學 原來這麼難

兒子缺課 母親焦慮

周皓然今年18歲,就讀中六,從中二開始斷斷續續缺課。皓然當時體型較胖,同學經常取笑他的身材樣貌,更多次捉弄他。曾經有多個同學在廁所把水傾倒在他身上,但他當時敢怒不敢言,唯有向老師訛稱是自己不小心弄濕。

皓然和媽媽
雖然不時因缺課問題吵架,但皓然和媽媽的感情不錯。(受訪者提供)

他在校內朋友不多,加上學校催谷成績,時常讓他透不過氣。他每天放學補課後,都要完成十多份功課,亦要經常溫習測驗。皓然因此感到格外吃力,形容當時「好癡線」:「每年四次考試,又不時測驗。你要不斷溫習,真的讀到頭痛。」當欠交的功課堆積如山,他開始選擇裝病缺課,寧願在家中賴床逃避,但他從來沒向家長或老師傾訴過,只把一切憋在心裡。

自從兒子開始逃課,周太每一個早晨都不好過。她每晚都會習慣提醒皓然明天要起床上學,他通常會口頭答應,第二天卻未必會遵守承諾。每天叫皓然起床前的15分鐘,周太都會焦慮緊張:「最嚴重時,我甚至會在廚房丟東西、像瘋了一樣,很害怕他不去上學。」為鼓勵皓然起床上學,她會親自炮製他喜愛的早餐,但效果只維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故態復萌。

每次幫兒子虛報病情請假後,周太都會深感內疚,整個早上情緒變得低落;只有兒子願意上課的早上,她才會感到安心。周太曾經向學校社工及教會傳道人求助,但兩人與皓然傾談後效果不彰。母子二人經常就缺課問題爭吵冷戰,激動時雙方都曾揚言要跳樓,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須了解逃課背後原因 不應急於安排復課

劉玉琼指父母面對子女不願上學時會非常徬徨,不知道走哪一步才正確。(彭欣穎攝)

皓然高中轉到課業較輕的學校,同學比以前投契,亦有助他釋放學業壓力。不過,即將迎戰文憑試的他,自知不是讀書的材料,直言上學沒甚意義:「現在上學都是為了得到出席率、和朋友玩耍聊天,沒有甚麼了。」即使如此,現在的他漸漸明白老師和父母勸他上學的苦心。相比初中經常因想起功課未完成而逃課,現在他只會在休息不足時才不願上學。周太則認為,上學是學生的責任,兒子裝病欺騙她相當不負責任。兒子多年來缺課情況沒改善,她仍非常擔心出席率低會影響前途。

劉玉琼指,家長批評子女不負責任無可厚非,不過當中或有誤解。她深信拒學學生都清楚知道,在香港社會,念書才有前途,所以其實每天都在掙扎上學。她接觸過一些個案在晚上會執拾好書包、叫自己早點睡,只是第二天太焦慮才起不了床。他們屢戰屢敗,產生自我懷疑,常責怪自己,但社會和家長只看到他們不上學的日數,輕易貼上「反叛」、「無毅力」等負面標籤,而沒有去肯定他們的努力。

據她的經驗,家長和學校不應急著把孩子「丟回學校」復課。最重要是耐心聆聽,了解孩子缺課原因,盡量維持孩子正常生活節奏,如鼓勵他參加興趣班,以保持他和社會的聯繫。家長逐步陪伴孩子作出選擇,讓他們有足夠空間休息,復課後上學情況才會穩定。

繼續閱讀:教育局缺課組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