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補選調查 泛民是大贏家 但本土票不易得

政治無力感湧現 三成大學生對議會失去信心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成(38人)明確表明不會投票,另外亦有兩成二(75人)受訪者尚未決定會否投票。原因何在?最多受訪者表示無任何候選人能代表自己(34.7%),其次因為去年六位議員被取消議席,對立法會信心下降(30.6%),以及認為立法會無實際作用(29.6%)。

就讀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系的袁同學,是其中一個對立法會失去信心而決定不投票的學生。她認為議會並無實權及影響力,議員能夠提交的議案有限。曾積極參與雨傘運動的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張同學上屆投陳雲,她亦表明不會投票,她認為自從六名議員被取消資格後,立法會已經沒有作用,街頭抗爭又不可行。她直言,因自己未能處理現時局面,已經不想再介入政治。

立法會職能被削弱 泛民難以動員選民

方志恒感歎,現時民主派支持者心情低落,似乎找不到出路。(吳芷蕎攝)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副總監方志恒認為,調查結果反映在多場政治風波後,支持泛民的選民心情低落,似乎未能找到出路。他指修改議事規則削弱了議會對政府的制衡功能,DQ事件亦收窄從政者發言的空間,感嘆:「立法會曾發揮較強的制衡角色,如今受到削弱,是政制停頓、議會民主化的停頓。」

方志恒指,是次選舉困難的地方在於,民主派不能一如以往強調進入議會就能作出改變,以動員支持者投票,現時不少選民難免會質疑:「議會內有甚麼出路?勝出選舉又如何?」但他強調進入議會仍有一定價值,如獲取政府資源、吸引傳媒及國際關注,他又以「雞肋」來形容現時的議會,指民主派須建立新的論述,說服選民為何議席雖「食之無味」,但仍「棄之可惜」。

他認為,過往本港政制趨向開放,立法會直選議席的數目一直增加,民主派視政黨選舉為最大影響力的民主運動,但現時政治形勢已轉變,選舉空間正在收窄,民主派不能再如以往以選舉為民主運動的重心。長遠而言,非建制派要重構民主運動的運作方式,思考在議會以外推動民主的方式。

此外,今次的DQ風波,引發了所謂Plan B的問題,受訪者被問及如果他們支持的非建制派候選人被取消參選資格,他們會根據甚麼原則投票。回答這條問題的124人中,有超過一半表示選擇自己原本支持的候選人所支持的人(57.3%),而非建制派共同支持的候選人則為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