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外判 改變了什麼?

設計圖片

傳媒步入寒冬,為了節省開支,報業紛紛另闢蹊徑,外判亦成為一種新模式。

壹傳媒在最輝煌時期曾年賺5.21億元純利,可惜近年風光不再,上年度虧損達3.93億元。今年6月,壹傳媒宣佈推行外判,包括「承包制」及「自由工作(freelance)」兩種方式。《蘋果日報》美術部率先分兩階段實行「承包制」,由兩名原有的美術部主管分別設立兩間公司,以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形式聘用原有員工,承接美術工作,只有八成人獲外判公司聘請,有部分員工不被僱用而遭遣散。

記者│劉婉雯 編輯│黎凱容 攝影│劉婉雯 黎凱容 謝馨怡

判頭楊永昌:外判減薪合理

在《蘋果日報》工作22年的前美術部主管楊永昌是其中一名「判頭」,他成立了壹合社有限公司,承包《蘋果日報》副刊及娛樂的美術工作。當上頭告知他公司將實行外判後,他逐一約見同事,向他們解釋外判的原因和將來的安排。外判後,楊永昌表示自己的收入比以前少了,但他不願透露減幅。而壹合社的員工則以合約形式為公司工作,薪金由壹合社支付,對比之前當蘋果的全職員工時,薪金被削減了兩成,但楊永昌表示,同事們除了一開始有點擔心外,並沒有太大反彈。他解釋,現時報紙銷量有目共睹,如果公司說要以減薪共度時艱,他們也不會覺得奇怪。他表示美術部員工入行時起薪點已經較高,隨後公司即使不太賺錢也會每年加薪,累積下來,薪金變得相當可觀。

「我也是員工,中肯地說,我認為我們這麼多年來的薪酬過高(overpaid)。一個自由工作者的工資在外面可以很低,現在我們的工資,我不相信比市面差。」

楊永昌對《蘋果日報》有很深的感情。他坦言:「我慶幸外判時,(公司)仍然找我,至少在某程度上,我還可以為這個集團生產一些東西,幫忙和參與,我已覺得很好。你突然踢我走,我也不知可以去哪裏。」(劉婉雯攝)

外判前後,薪金的改變或許不是問題,工作時間上的變化卻令楊永昌感觸頗深。9月開始實行外判之後,主要接《蘋果日報》的美術工作,但判頭亦會為員工安排其他散工。由於散工的數量不穩定,難以估計佔收入多少。外判員工的工作時間由每天10小時壓縮至6小時,但員工仍然可以完成與外判前一樣的工作量。楊永昌笑指:「在《蘋果日報》工作22年,第一次知道原來工序可以這麼快。」他解釋這是因為全職工作時,中間有很多空檔時間用來等待。當美術部成為外判員工後,蘋果的編輯不想浪費外判同事他們時間,會提高效率,他認為這是外判後的進步,令雙方擠出多餘時間,某程度上是雙贏。

 

壹工會:擔心行業結構改變 跌入「價低者得」漩渦

不過,壹傳媒工會發言人林偉聰指,工會由9月開始收到七宗美術部同事的求助。以往在《蘋果日報》,他們的薪金以月薪計算,收入穩定,但外判後轉成日薪,不是每人都能編到那麼多工作時數,收入變相減少,部分員工因此考慮離開壹傳媒。

林偉聰認為,外判更大問題是把行業結構改變,令行業變成價低者得。(劉婉雯攝)

他認為外判更大問題是改變了行業結構,有些外判員工跟他們說,他們現在和外判公司簽三個月或半年合約,能否續約仍是未知數。將來有競爭時,工作可能變成價低者得,長遠而言也影響外判員工的生計。林偉聰認為,即使美術部員工接受外判安排,也不代表他們完全沒有異議,尤其當管理層指明不會續聘所有人時,員工承受很大壓力,擔心大力反對會失去工作,導致工會反對外判時,會和員工出現裂縫。「有時他們不方便說,我們便替他們說。」他堅持在這些事情上,工會要據理力爭,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先有一個立場,讓公眾、公司看到,希望下次公司有相關決策時,會先想一想。

繼續閱讀:

記者做freelancer,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