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研「獨」 方為良策

編輯│段曉彤 攝影│郭詠昕

談及「港獨」,大抵對大多人而言,都是一般的五味雜陳。

對政治立場保守的人來說,港獨自然無理無望;對激進的人來說,港獨卻是唯一指望。強調理性、自問既不保守也不激進的主流大眾,卻恐怕難以一言蔽之。

仍記得半年前填報在某報社實習,面試官面容親切,慢悠悠問句,你覺得港獨是否一條出路﹖

已經記不起自己答了甚麼,只記得自己當時聞得題目,心中倒抽一口涼氣,面試後還得以此為題,回家寫篇評論以供考核。

在其後三月的實習生涯,「港獨」二字並不陌生:同樣支持港獨的立法會候選人,有人被褫奪參選資格、也有人獲准繼續競選;有中學生成立港獨關注組織,高官大為緊張,老師頓時受壓……

一天因受訪者一句「bite」,與同事談到「港獨之父」一名是否合理。有人說這毫無根據,也有人說,若不是《學苑》被點名批評,大部分人還真未聽過「港獨」兩字。

作為新高中學制第二代小白鼠,通識科確有一必修單元「今日香港」,記得當年老師未有提及「港獨」,那是因當時社會未有如此一套論述。但若平心而論,相信老師果有談及,坐在課室的臉孔,也未會有一兩張誠心實意相信可行。

從小到大,我們都曉得香港是特別行政區,是城市而非國家。香港擁有和缺乏甚麼,毋須國民教育,毋須禁談港獨,我們都明白。

你問,既然明白,那為何不反對?那是因為,在香港,我們該保有自由和空間。

所謂真理愈辯愈明,若是理直氣壯,便無懼廣而告之。要是真理,讓一百萬、一千萬人討論過後,也無法尋得著它一絲弱點。

盲目而粗暴撲火,只會使火苗愈旺。唯獨針對根源,循循以清流溉之,才是良方。

今期《大學線》以「中學校園 師生如何講獨」為封面主題,一連三個故事,都與校園政治有關。校園裡吹和緩港獨風,早不是新聞,「港獨沒有討論空間」、「提防港獨思潮蔓延校園」等標題滿目皆是。人人聞風喪膽,卻未有人深入探其一二。

為何會有這樣的學生組織﹖他們如何運作﹖對於教局指引,教師感受如何﹖

老師常說,你們理當要比主流傳媒,更能發掘校園裡的新聞。

於是中學裡的學生、老師、校長,我們都找了來,嘗試繪畫一張更完整的圖畫:喔,原來關注組是為了引發更多討論,原來老師確會不覺自我審查。又原來歷史確是這樣有趣地不斷重複,昔日中學生被禁在校宣揚的,是左派愛國思想,今日境況卻完全相反……

時局每日在變,不知待月刊出版時,又將有甚麼新起爭議,把前面的議題都一併蓋沒,但無可否認,這群初生之「獨」確有值得留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