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溫和老字號 民協

社會政見轉變 因時制宜

譚國僑補充,雖然近年社會政見各走極端,但民協依然面向相對保守、以中老年人為主的基層社區。他分析今屆區選傘兵跑出,反映市民對政黨政治的不信任,傾向尋找新出路。

他認為任何政黨如果不能回應社會的變化,也有亡黨的危機,民協也一樣。踏入後雨傘時代,民協不能只「死守」服務基層居民的定位,要因應社會現況制定對中港關係的論述,爭取更多年輕人支持。

新人接棒 低知名度成隱憂

民協新人鄒穎恒以239票之差險勝同區民建聯的候選人張德偉,成功接棒當選深水埗幸福區區議員。(鍾卓恆攝)
民協新人鄒穎恒以239票之差險勝同區民建聯的候選人張德偉,成功接棒當選深水埗幸福區區議員。(鍾卓恆攝)

要回應社會變化,就要先處理新舊交接問題。譚國僑稱,民協七年前已開始推動年輕化,過往選舉都有派年輕人出選。雖然今屆區選馮檢基矚目落敗,但實際上由上屆15席增加至18席,其中包括四名30歲以下、首次參選的年輕人當選。

年僅27歲的新人鄒穎恒,本來從事教育工作,但眼見社會發生了許多事,例如菜園村收地、高鐵爭議事件,讓她想參與社區工作改變社會。在2013年加入民協,她今屆成功在深水埗幸福選區從另一民協成員覃德誠手中接棒。選擇在這個老牌「一人」政黨中工作,因為她認為其他政黨內部層壓嚴重,加上政策不夠「落地」,不能真正幫助居民。她自言近年面對政治局勢感到無力,參加社會運動也只是叫完口號,第二日又如常上班,所以更想將民主教育帶入社區。

「你不能一開始就捉住婆婆說『我要真普選』,而是要在爭取設施的過程中讓街坊一同參與、諮詢,讓居民經歷民主。」
在民協工作了數年,她認為民協的形象是最需要改善的一環。雖然民協主要關心社區工作,但不能只是「哪裡掉了一塊磚就去補一塊」,應該有更鮮明的政治理念論述,不然市民根本連民協是建制還是泛民也分不清楚。

馬嶽預計民協的性格不會改變,將繼續行地區路線。(鍾卓恆攝)
馬嶽預計民協的性格不會改變,將繼續行地區路線。(鍾卓恆攝)

穩守地區 也攻立會

馮檢基與譚國僑都是民協的創黨成員,二人將會再出戰今屆立法會選舉。民協公布立法會選舉大計,譚國僑指上屆他在九龍西只以些微票數落選,今屆有機會再挑戰;馮檢基則讓路,出選他區。民協原擁有的超級區議員席位,因黨內已有足夠的提名票(超級區議員候選人需有15位區議員提名),沒理由放棄,仍會把握機會派人上陣。譚表示有三至四位新生代和中生代想挑戰立法會選舉,該黨會派出不多於四隊出選。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民協在區議會層次中能夠交棒予年輕一代,但培養出色的政治領袖有困難。他指出,加入民協的人往往是勤懇的地區工作者,未必懂得爭取在傳媒曝光,以致難以製造政治明星。如果想改變新人知名度低的問題,民協就要重新定義地區工作的模式和路線。

但是現時未有證據顯示,民協的定位會撐不下去。他指民協的做法偏向適合區議會選舉,而非立法會。而在今屆區議會議席有所增加,代表地區工作的定位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