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來鴻:AMFM

Fashion

在這裡,老西皮鞋或one-piece(連衣裙)高跟並不比牛記笠記討人歡喜。柏林一些有名的娛樂場所甚至會把穿得「資本味太濃」的客人拒諸門外。夜生活圈子是本城的潮流指標,受歡迎的人物和場所大多是反主流的,於是我們今日看見的柏林潮流就或多或少總帶有那麼一點嬉皮成分。反主流早已成為柏林的主流了。

香港拜金風盛,崇尚名牌的人自然不少,其他以時裝聞名的大城市如巴黎、紐約、米蘭等更不在話下。我們大概都有如此錯覺:潮流,總是和品牌掛勾的。但柏林的獨特之處正在於,其作為一個大城市而叛走於以品牌為潮流的死胡同。購物熱點不是大型商場也不是品牌專賣店,這裡更沒有旺中、潮特或五分舖一類集中了廉價衣履和飾物的地方,最受人追捧的是賣二手衣物和家製飾品的小店小舖。「二手」的標籤彷彿是燙了金的名牌子,晃在舊襯衫的衣袖下,於是,舊襯衫便成了摩登女孩的衣櫃新寵,藏在有點髒的絨毛帽沿裡,絨毛帽子立時顯得時髦起來。

有趣的是,人們不止對二手貨趨之若鶩,他們更會對H&M及ZARA等大型連鎖次檔時裝公司投以鄙夷的目光,當地報章「Die Zeit」就曾以報導H&M公司把布料運至發展中國家經廉價勞工製成成品的文章為頭條,此後H&M就成為我房友口中剝削窮鄉僻壤村民甚至童工的無良集團。

要趕上柏林的時裝潮流,就先要走進躲在城市不同角落的復古店。

Movie

在香港,我已是電影迷,補習賺的錢差不多全送到電影院去了。在柏林,多了餘暇,正好讓我亡命地看電影。歐洲電影院不比香港便宜,於是,窮學生便天天窩在家和房友找網上的免費電影。另一個不跑電影院的原因是,德國電影院上映的外語片差不多全經德語配音,原味盡失,看了一次德語的《Eat Pray Love》後,我便沒有再買過電影票了。

香港影院上映的多是荷里活大製作,若要看另類電影,就要跑到老遠的油麻地電影中心。一般來說,另類電影票房不高,只有小眾會從城市一端跑到另一端看那個半鐘、低廉製作的光影轉換。本人愛看大製作之餘,也愛咀嚼B級片的怪異荒唐。未知大家有沒有聽過cult片(邪典電影)? 維基百科指Cult Film通常是充滿粗俗、低級、造作、誇張影像風格的小製作。本人對cult片題材的理解是﹕「邪典電影基本上都是跨類型的影片,常常是科幻、恐怖、音樂、動畫、喜劇的大雜燴。科幻片的反烏托邦傳統;末世情結、對機械的恐懼、人際之間的冷漠;還有搖滾樂中的叛逆思想、頹廢美學、華麗風格、社會批判意識;恐怖片中強烈的視覺刺激;動畫的自由表現力;黑色幽默帶來的消解…」,而柏林正是cult片迷的集中地。

最近發現,本人最愛的導演Tim Burton和本人最愛的演員Johnny Depp竟在cult片代表人物榜上有名,名單上還有我的新歡Quentin Tarantino(有看過Kill Bill和Inglourious Basterds吧?)。柏林印象,就是Quentin Tarantino和好友Robert Rodriguez合導的《4 Rooms》。偏偏,他們的電影都有很爛的中文譯名,甚麼《索女喪屍機關槍》(Planet Terror)、《玩命飛車殺人狂》(Death Proof),一度使我卻步於香港影院前。

話說回來,我已不止一次發現新認識的朋友也是cult片同好,大概,這是柏林主流派別的影響。似乎,當你站到世界的最邊緣,就是站在柏林的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