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阻延外國記者續簽

Media in China-3
慕亦仁(圖左)在中國大陸工作近十八年,深入各地報道了不少社會問題。圖為他採訪「玻璃娃娃」(脆骨病患者)張永紅(圖右)及他的女兒田雨(圖中)。

資深記者被拒 中方拒透露原因

在華採訪十八年、曾任《南華早報》駐京記者的慕亦仁(Paul Mooney)的續簽申請直接被拒。二零一二年九月,他因未獲《南華早報》續約而離開中國。其後路透社欲聘他為駐華記者,在二零一三年三月為他申請新簽證,但一等就是八個月。期間,比他更遲申請簽證的記者都陸續獲得續簽。十一月,中國外交部終於通知路透社,不會向慕發放簽證,於是他無法與路透社簽約,被迫留在美國,現在仍不知能否再回中國工作。

對於被拒簽,慕亦仁向本刊記者無奈表示:「他們不告訴我哪裡做錯了,只說他們有權不批准任何他們不想要的人。」

雖然沒有明言原因,但他過去一直報道中國的人權和社會問題,曾在二零一零年揭露中國的建築中廣泛運用致命的石棉,造成多人癌病死亡,但當時未見政府對他有所行動。此次在三藩市中國領事館申請簽證的面試中,中方官員反覆問他對達賴喇嘛、西藏問題和維權運動人士陳光誠的看法,令他警覺自己有麻煩了。他猜測,中國政府可能擔心他從《南華早報》轉到影響力更大的路透社,讓他有更多資源採訪敏感話題,報道也能流傳更廣,所以不再容忍。

簽證成武器 威嚇起作用

從零九年開始,已有個別外國記者於申請續簽時遇到阻滯,此後這種現象愈來愈普遍。外國駐華記者協會於二零一三年底,針對該年度簽證續簽情況開展了調查。調查共有一百六十二名駐華外國記者回覆,百分之十八都在去年申請簽證和記者證續簽時遭遇困難,比二零一一年底的調查結果多了一倍,其中有一半反映,中方曾因自己的報道提出不予續簽的威脅。該調查報告認為:「中國當局愈來愈明顯地濫用審批記者證和簽證續簽的程序,為其政治利益服務。」

Media in China-2
外國駐華記者協會會長付畢德是《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北京分社社長,亦是該社唯一駐京代表。

外國駐華記者協會長付畢德(Peter Ford)表示,二零一二年中國就曾拒絕美國半島電視台駐華記者陳嘉韻(Melissa Chan)的續簽申請,當她向外交部詢問原因時,卻只收到一句:「你知道你做了什麼。」陳嘉韻在中國採訪過維權人士劉曉波、曾報道西藏問題、內地勞工權益的相關新聞。她更調查過中國的「黑監獄」問題,而就在她續簽失敗的前一年,半島電視台播出了一部揭露中國勞教所「奴工」黑幕的紀錄片。陳嘉韻最後因簽證過期,離開中國。

此次大規模阻延外國記者續簽,在付畢德眼中是「中國政府在國家高級領導人的家庭和私人事務周圍,給外媒明確畫了一條紅線。」這種做法似乎已開始起到阻嚇作用。

《紐約時報》去年十一月曾報道,彭博新聞社決定不刊登一篇關於中國富豪與領導人家族的新聞,及後又叫停一篇關於中國領導人子女如何獲得外國銀行工作的報道。事實上,該社所有被拖延續簽的記者確比《紐時》記者更「幸運」,於去年十二月簽證過期前全部獲批。

彭博新聞社的總編公開否認上述指控,表示他們沒有封殺記者報道,本刊曾向該社發電郵要求回應,但被拒絕。

面對中國政府的威脅,外國記者更加小心翼翼,慕亦仁說:「這讓人很緊張,因為我們不知道界線在哪裡。」他在等待續簽批准期間,有歐洲傳媒請他寫有關外國媒體在華遭遇的文章,他回覆說:「我一月再打給你,因為我簽證還沒有批下來,我不想影響簽證。」

據他了解,部分記者為減少被拒發簽證的風險,開始迴避報道某些敏感問題,尤其是中國的人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