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榮 自由定價素食小店

編輯│蔡珮珊 記者│梁倩君 盧傑斯 攝影│蔡珮珊 梁倩君 盧傑斯

115soboring_2油麻地德昌里是一條人煙稀疏的街道,有一間不起眼的食店名叫「蘇波榮」,默默地以「自由定價」紮根了一年。所謂「自由定價」,就是菜式沒價錢,由客人決定要付多少錢。這裡沒有華麗奪目的裝潢、沒有林林總總的菜式、沒有彬彬有禮的服務員,所有事都是客人主導:由在店外的空地開檯,到入廚房落單、在店裡拿餐具,最後決定付多少錢。食客以最自在的方式,享受食物。

「蘇波榮」是由三個組織以合作社形式營運,包括「蘇波榮」、「德昌里素食合作社」和「活化星期天」,堅持由客人定價的理念,在百物騰貴的香港,掙扎求存。

八十後全職上班族 實行窮人開店

115soboring_3蘇波榮(So Boring)的誕生源於靈光一閃的念頭:「一次和同事打完乒乓球經過油麻地,看見天橋底下有一間空置店舖出售,心血來潮就租下鋪位。」蘇波榮的創店人之一Onna憶述,於是一行九人,一群八十後全職上班族開始集資。

Onna笑指由於大家都是一班窮鬼,最大的股東投資不超過兩萬元,最小的只是投入二、三百,終於以十萬元內的資金,開始集資。在二零一三年五月實行「窮人開店」。蘇波榮早期是主打串燒小食的深夜食堂,尚未實行自由定價。這個有趣店名的由來,Onna解釋:「有一天有同事看著『真真』那些卡(蘇真真的潮語),然後就見到so boring,大家覺得挺好,也切合我們人生,很是枯燥,就用了這個名字。」

後來,始料未及的疲勞令合伙人相繼退出,原有九位合夥人的蘇波榮,開店不到四個月就只剩下Onna和Mary兩人。

「活化」「德昌」加盟 合作社形式萌生

平日三夥人會在雪櫃上貼下便條提醒對方要注意的地方。
平日三夥人會在雪櫃上貼下便條提醒對方要注意的地方。

Onna的職業是文員,而Mary在餐廳做水吧。Onna坦言:「我有份正職,夜晚又要來店舖工作,凌晨再頂多一更,真是做到不想做了。」幸好,社運團體「德昌里」與藝術團體「活化廳」的成員在油麻地碧街附近租了單位作大本營,眼看鄰舖蘇波榮快撐不住,先後以幫忙夾租的心態加入,變成一舖三店的合作社。

德昌里和活化成員加入後,三群人分時段經營。星期四、五由蘇波榮經營,星期二、三和六就是德昌主場,餘下星期日和星期一就由活化廳經營。合作社的概念是三間餐廳在不同時段,於同一個舖位開店。

成本方面,租金加上水電費以日租計算,每天大約五百元。柴米油鹽等則是大家共用,每月訂貨後再分攤款項。三群互不相熟的人共用一個空間,為了磨合,他們每月都會開例會協調營運細節,如雪櫃空間的使用、廚房清潔等。

德昌里引入自由定價 希望消費者反思

德昌里成員陳寧一直熱衷於社會運動,他笑言:「若果不可以參與社運,我寧願去死!」
德昌里成員陳寧一直熱衷於社會運動,他笑言:「若果不可以參與社運,我寧願去死!」

蘇波榮獨自經營時,並沒有用自由定價,這個模式,其實是由「德昌里」帶入的。

德昌里是一群曾參與佔領匯豐的社運人士。在二零一一年,他們因反對資本主義,佔領位於中環的匯豐總行大廈,歷時十個月。這些參與者組成社運團體德昌里,團體總共有四十多人,但活躍和經營蘇波榮的只有六、七人。佔領匯豐後,德昌里租了油麻地德昌里二至三號鋪作大本營。由於成員希望把時間放在社運中,全都只有兼職工作。而他們大都是素食者,因此他們開店時賣素食店,並以自由定價形式經營。

陳寧為德昌里的一員,在加拿大出生和長大,一直在加拿大參與社運,近年回到香港,看到社會種種問題,決定繼續在香港參與社運,因而加入德昌里。雖然陳寧取得比較文學碩士學位,但為了社運,平日只會接翻譯工作。

他笑說:「最初我們選擇做自由定價不是為了甚麼,而是我們懶惰,不懂計算,根本不懂做生意。」陳寧指,他們認為自由定價是最好的營運方法。他們也希望基層市民也可以來享受食物,打破人們以為「無得揀」的現實,讓客人決定食物的價值。

繼續閱讀:客人隨意定價  一件多士五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