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來鴻】不封關不隔離不停課 英國人怎看「佛系」抗疫?

廚紙、廚房紙及清潔用品被搶購一空。(居英港人黃小姐提供相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歐洲爆發,各國相繼宣布封關等一系列防疫措施。與眾不同的是,雖然英國確診數字急升,但既不封關,也沒有強制隔離檢疫,不作為的程度令人咋舌。有政府顧問更提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即讓大部份國民感染病毒,康復後獲得抗體,引起譁然。病毒來勢洶洶,英國政府到底採取甚麼措施,英國人又怎樣看這場「佛系」抗疫?

截至3月17日,英國確診人數接近2000宗,但政府的抗疫措施非常籠統,例如呼籲國民在家工作,減少社交聚會等。雖然政府要求咳嗽、發燒的民眾必須在家隔離14日,但似乎全靠自律,成效成疑;當地學校也不停課,如常運作。

撰文|胡逸華 編輯|沈晴
筆者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全球傳播課程二年級生,正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交流。

政府「佛系」抗疫 出現病徵不建議求醫

根據現時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的建議,如果出現任何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病徵,如持續咳嗽及發燒,應該自行在家隔離七天,毋需通知政府。此外,國民保健署不建議患者去診所、藥局或醫院求醫。若患者病情轉壞,或者七天以後還沒有康復的話,可以使用111新冠病毒網上服務。網上服務只問簡單的是非題,讓民眾分辨自己有沒有病徵,當民眾未能從網上服務取得幫助時,才致電111國民保健署熱線。

政府指正確抗疫方法是勤洗手,假如未能洗手就使用酒精搓手液,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袖掩住口鼻,盡量避免接觸身體不適者等,目前並未呼籲市民戴口罩。

香港人經歷2003年沙士後,戴口罩成為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不過不少英國人覺得,只有患重病的人才會戴口罩。記者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去大學診所看醫生,診所的醫護人員、職員和不停咳嗽的病人都沒戴口罩。在火車站,有告示呼籲市民勤洗手,但沒有提及戴口罩。

英國廣播公司(BBC)於3月14日的一篇報道,題為《新型冠狀病毒:口罩真的有效嗎?》,訪問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助理教授Shunmay Yeung,她稱病毒是由眼睛、鼻及口傳播,假如並非與人有密切接觸,而對方沒有向你咳嗽和打噴嚏的話,其實沒有需要戴口罩,最有效的保護方法就是保持雙手清潔。

疫情蔓延歐洲 引發恐慌搶購潮

病毒在亞洲爆發以後,英國人普遍不以為意,認為疫情不會蔓延。但疫情三月初在歐洲爆發,確診個案短時間內急升,引發民眾恐慌,紙巾、清潔用品及糧食被搶購一空。

超市開始實施商品限購。(居英港人黃小姐提供相片)

口罩供應短缺,在英國也是「一罩難求」,並且非常昂貴。在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藥房,每個外科口罩賣5英鎊(即約50港元),防護性較高、類似N95的口罩每個要30英鎊(即約300港元)。藥房要實施人流管制,每次只允許兩個人進入,也有不少人在門口排隊等候。但在商場、街道所見,戴上口罩的都是亞洲面孔。

薩塞克斯大學藥房實施人流管制,每次只允許兩個人進入。(胡逸華攝)

心理學生:支持群體免疫 相信年輕人容易痊癒

在薩塞克斯大學就讀心理學的25歲英國人Alex,認同政府「群體免疫」的抗疫策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早前提出「群體免疫」,讓六成人感染病毒,痊癒後獲得抗體,令病毒無法在社區傳播。Alex認為,政府想讓年輕人染病,年輕人免疫力較強,會更易痊愈。他覺得這是個「要付出多少代價」的問題,假如讓更多人生病能讓更少人死亡,他會支持這個做法,認為這方法雖然冒險但可以理解,認為政府呼籲高風險人士自我隔離12星期,是希望先保護長者及長期病患等人士。Alex覺得病毒雖然可怕,「死亡是無可避免,但我們不要讓死亡令我們失去理智。」

Alex說自己去人多的地方才會戴口罩,他每個星期都會到中學和年輕人辦工作坊,擔心戴口罩會嚇到他們,或令他不能再參加這些活動,若病毒真的很危險,相信學校早已停課。他明白每個地方有不同習慣,認為互相尊重便可。面對疫情,Alex非常樂觀:「不太擔心自己會染病,反而擔心病毒會影響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他笑言英國人在面對大問題時比較喜歡開玩笑,不過不代表他們不重視問題,只是希望用幽默化解憂慮。

Alex並沒有像其他英國人一樣搶購食物和日用品,他不認為搶購潮反映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而是民眾過於焦慮,加上網上資訊泛濫,大家太緊張而已。

Alex擔心身邊高風險的人士會染病,認為疫情對他們的影響較大。(胡逸華攝)

碩士生:群體免疫充滿瑕疵、自私可恥

幾個星期前,在布萊頓(Brighton)讀碩士的23歲英國人Becca以為,新型冠狀病毒只是「很嚴重的流感」,雖知疫情終究會影響英國,但沒想到如此嚴重。

Becca認為「群體免疫」是很危險和充滿瑕疵的方法,非常「可恥」和「自私」,她,引述研究指,若想「群體免疫」生效,會導致最少20萬人死亡。Becca認為,若政府選擇以「群體免疫」代替有效控制傳染的社交隔離政策,做法非常「殘暴」。她認為英國應該仿效意大利、西班牙和中國,實施更加嚴謹的社交和自我隔離方法,如關閉餐廳、酒吧、俱樂部等。雖然這些國家的手法較為極端,但能夠保護到大多數人,不明白英國政府在這個需要全球共同抗疫的重要時刻,竟然選擇做離群的一個。

不過,Becca和Alex一樣,不認同戴口罩是防疫的最好方法。除了乘搭交通工具和去人多的地方,她都不會戴口罩,認為洗手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她知道有人囤積口罩,不過就擔心會造成醫院物質短缺,為國民衛生署帶來更大的壓力。

Becca認為「群體免疫」是可恥和自私的對策。(受訪者提供)

雖然首相府早前澄清,「群體免疫」並非政府目標,但英國政府防疫政策仍遭受批評。首相約翰遜於3月16日公布新防疫措施,包括呼籲民眾避免參加聚會、前往酒吧、夜總會和劇院等人群密集的場所,如有任何家庭成員持續咳嗽和發燒,所有家庭成員必須居家隔離14天等,但沒有跟隨其他歐洲國家採取大規模封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