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 雲門不是一場獨舞

編輯│伍穎琦 記者│余駿軒

林懷民,台灣雲門舞集的創辦人,藝術界的天之驕子,
多少人趨之若騖。
他把年青和勇氣劃上等號,將夢想比喻為愛情,
「戀愛讓你知道自己有多脆弱,失戀過三次之後,
會發現原來自己多麼的堅強,
至少你還沒有去自殺。」
六十四歲的他,經營雲門近四十年,
屢次放棄,又捲土重來,
然後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強,
同時,和夢想愈來愈接近。

在燈光昏暗的大學演講廳中,所有工作人員都戰戰兢兢,生怕會發出一點聲音打破沉默。束著一頭灰白短髮,全身披著純黑色衣服的林懷民,十月初來到中大演講,坐在觀眾席的正中央,散發著一種讓身邊的人安定下來的力量。他手執一份分鏡圖,專注地看著台上的熒幕,追求完美的要求技術人員仔細調校畫面質素,又再三確認影片次序緊貼他的演講內容播放。在場的教授說,甚少遇到這麼準備充足的講者。

一個時代的傳奇

「這跟戶外演出,給農民的、給群眾的都是一樣,你只能給最好的。那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設備中,我們一樣要想辦法去做到最好。林懷民毫不猶豫的幾句話,已經簡單道出他是如何對待每一場演出。即使是一場只有數百學生的演講,他也是一絲不苟的要求最好,更何況是他一手創辦的雲門舞集。

在創辦雲門前,年輕的林懷民四處闖盪,不甘平凡。他當過作家,年輕時已多次發表文章和獲獎,被當時台灣文學界形容為「具有可怕的才華」;聽從父親意願,他入讀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系,還自謿說:「我是家裡唯一考不上台灣大學的人。」逐步走向自己的興趣,他轉到同校新聞系;又從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轉到愛荷華大學英文系,但「跳舞」二字卻不曾離開林懷民的人生。從五歲看過「紅菱豔」這部關於芭蕾舞的電影後,林懷民在往後的成長歲月中一直暗暗留意著舞蹈的訊息,直至留學美國後正式鑽研現代舞,展開今後不平凡的人生。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年輕人背著藥袋到偏遠地區為人民治病,被稱為「赤腳醫生」,讓林懷民感動不已。一九七三年,本著「要讓下一代的驕傲中,有我們的努力」的信念,林懷民放棄當職業舞者的機會,再次回到台灣,創辦了雲門舞集。一做,就是三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