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一窺時光

記者|廖文懿

即使是面對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角色和經歷,相互影響事情的發展。而記者的角色,便是要收集回憶的碎片,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踏入曾受沉降影響的將軍澳安寧花園,眼前的公園綠樹成蔭,仔細看卻可以找到階磚和地上細微蜿蜒的裂痕。

那是沉降最嚴重時留下的痕跡。

翻閱已經泛黃的舊報紙,看到一張居民指著牆上裂縫的照片,那大得可以放下一隻手掌的裂痕已經不復存在,如今只剩下一條較為深色的修補痕跡。二十年後的今天,我親身到訪,看著居民所站的四級階梯,原來是為了接駁下沉的地面而建,實在非常驚訝及震撼。

憑着這些裂痕,我們訪問了當年參加請願示威的居民。居民看我們是學生記者,便七嘴八舌地回憶起二十年前的零碎片段。我趕快拿筆記下,回家翻看舊資料時,卻遇到了一個難題:資料與受訪者所說的不符,到底孰是孰非?為此,我翻閱了十多份1991至2000年的報紙,以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找答案的過程十分漫長,可這一步尤其重要,因為記者要講求實據,不能靠想象推斷過程。最後,我決定相信報紙報道,而居民可能只是混淆了幾次請願的細節。

撰寫「當年今日」專題最有趣的是縱然事過境遷,我們仍能憑人們口中的零碎片段拼湊出昔日的一段時光,從以前的教訓中發現對未來的啓示。

記者,既是說書人,也是歷史的記錄者。

完整報道:沉降居民抗爭史 不在沉默中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