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於鍵盤與街站之間──專訪陳澤滔

編輯│房伊媚 記者│黎凱容 攝影│黎凱容 黃靄兒   

「婆婆,你坐吧 ! 別理我們這些年輕人啦。」陳澤滔穿著白綠色的東九龍社區關注組汗衣、頂著一頭亂髮、臉上留著鬚根,匆忙走進觀塘和樂邨公園。他不忘先安頓站在旁邊的婆婆。「雖然有其他座位,但婆婆喜歡這裡,就讓她坐吧。」他在觀塘長大,選過區議會和立法會,但一一落敗,雖然如此,他仍時刻關心街坊的需要,希望社區變得更好。

31歲的陳澤滔今天熱心社區事務,大學時代卻是一名「毒男」,經常瀏覽網上討論區。兩傘運動後,一班高登討論區的網民創立東九龍社區關注組(下稱東九),陳澤滔當上發言人,一步一步被推到台前。

曾是「毒男」

陳澤滔曾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毒男」。他以高考兩優一良考上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性格內向、不喜歡外出,經常曠課,只留在宿舍打機,最後以三級榮譽畢業。

陳澤滔在和樂邨長大,他的家人至今仍在這裡居住。(黃靄兒攝)
陳澤滔在和樂邨長大,他的家人至今仍在這裡居住。(黃靄兒攝)

畢業後在電訊公司寫程式,未幾厭倦枯燥乏味的工作,出走澳洲一年,參加工作假期。此後他一改內向性格,開始與人聊天。回港後在迪士尼樂園擔任工程師,始知為人送上來自童話世界的喜悅,原來是工作意義所在。他曾在園內晶荷軒餐廳修理地上的電子金魚程式,他臉露微笑地憶述:「修理好後,看見人們玩得很高興,就發現這工作很有意義。」

他喜歡瀏覽網上討論區,工餘在一個叫「易俾玲」的討論區與人討論足球賽事。最初他只看不參與,後來才加入討論,足球以外也聊黃毓民、長毛,聊議員在立法會擲東西,本來政治冷感的他被網友感染,漸漸也關心起政治來。

「易俾玲」的訓練,令他養成與人討論的習慣:「我在討論過程中未必要說服你,而是要說服正在看這個討論的人。」

投身社運

由鍵盤戰士至挺身而出,導火線是一次立法會表決。2014年6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吳亮星審議東北發展計劃的撥款動議時,趁泛民議員離席,在一分鐘內完成表決。大批市民在立法會外示威,陳澤滔身在現場,眼見很多學生冒著犯法的風險,不斷撞門撞玻璃抗議,心裡感觸 : 「若兩個畢業生見工,其中一個有案底,僱主當然不會聘請他。但若我有案底,我有信心憑經驗找回工作,我還有什麼藉口不站出來呢?」

踏出這一步後,他投身社運,再參與佔中預演,成為511名被捕者之一。後來他寫了一篇文章,名為〈511分之1〉。

雨傘運動時,他自願放無薪假期到街上紮營。他坦言迪士尼的環境與世無爭,同事不大關心政治,正是一些人口中的「港豬」(政治冷感的人),但陳澤滔不會這樣指摘他們:「我常說香港沒有港豬,只有一些你沒能力令他們參與社運的人。若你推動社運而人不來,你應該檢討自己。」歸根究底,是因為香港的政治人物缺乏號召力。

至於抗爭的底線,他認為不應傷及無辜。如今年新年旺角騷亂,有人砸磚,警察開槍,他便立刻叫仍在賣雞翼的小販離開。

繼續閱讀 : 

高登與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