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電影──夾縫中求存

獨立的可能性

李鐵成和朱日坤在香港中文大學放映《對話》後與觀眾進行對談。
李鐵成和朱日坤在香港中文大學放映《對話》後與觀眾進行對談。

在現時這種飽受阻撓的情況下,未能通過電影審查的電影有幾種可行的傳播方法:第一是把影片放到網上,此舉意昧著要放棄版權。但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電影,不少電影人都選擇此方法。第二,亦可自行拷貝DVD,派發給認識的人,但這種方法需要一定資金。第三,參加外國影展,如香港就是其中一個中國獨立電影人經常用以傳播作品的地方。 但應亮指,雖然在國外享有較高的自由度,卻削弱電影與中國內地觀眾的交流,「一直改變不了的問題是跟本地觀眾的交流,在香港也是同樣問題,內地觀眾還是有限,其實更需要內地觀眾去看類似《對話》這種電影,了解關於新疆的問題。當然香港人看也有所借鑒、學習,但內地人更需要明白中間的誤會。」 李鐵成亦認為,國家雖然很難阻止電影人創作,但卻成功拑制了獨立電影的發展,「全國大部份的獨立電影節都被停辦,例如2012年「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經歷了簡短開幕儀式之後,遭遇拉閘停電;13年「雲之南紀錄影像展」亦以「因故停辦」為由停辦。他指出,大部分獨立電影節由08年開始不停受干擾及各種限制,到2012年近八成獨立電影節都不能正常舉辦。「觀眾群沒有真正地培養起來,這種對電影節的制裁比對導演的個人制裁力度要大很多 。」他說中國獨立電影肩負了兩個重任,一是社會責任,如維權,二是藝術的表現,「不過作為導演,首先要生存。」 朱日坤慨歎,獨立電影的定義是不依附於任何勢力和機構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但在中國創作獨立電影是低回報又高風險,在如此不利的客觀環境下,為了使作品更易於被政府接受,不少獨立電影人後來也就選擇跟隨體制及主流。「我們經常談獨立,在電影中,它的意思是跟審查、政治和商業的壓迫及誘惑保持距離。但事實上很少人能堅持做到,即使是獨立電影的作者,很多後來也卻轉往主流化的方向,這樣也是挺可惜的事。我們做很多的工作,但這些工作能起的作用很微小。」

廣電總局《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的第十四條
廣電總局《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的第十四條,指出影片若有下列情形,應刪剪修改,以下為該條例的摘選: (一)曲解中華文明和中國歷史…貶損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重要歷史人物形象… (二)惡意貶損人民軍隊、武裝警察、公安和司法形象的… (四)….有過度驚嚇恐怖的畫面、台詞、背景音樂及聲音效果 (五)宣揚消極、頽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刻意渲染、誇大民族愚昧落後或社會陰暗面的….

 

過去獨立電影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情況
婁燁 2006年,作品《頤和園》因未經審查而攜該片參加第59屆戛納電影節,而被處以禁止拍片五年的處罰。
田壯壯 1992年,作品《藍風箏》獲得東京電影節大獎,但因題材觸及文革,引起北京當局不滿,因此規定中國電影代表團全體退出東京電影節以示抗議,而其本人也被處罰10年不准拍電影。
應亮 因《我還有話要說》一片,被上海公安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發出拘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