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的幸福 同妻成婚姻囚徒

在旁人眼中,煜媽媽和丈夫、兒子是幸福的三口之家。然而,從新婚第一夜起,32年的婚姻中,丈夫從不主動與她牽手、擁抱、接吻,晚上長期裝睡,逃避性生活。煜媽媽懷孕誕下兒子後,丈夫更像完成了任務,性生活少之又少。直至丈夫臨終前,他終於在病榻上承認隱瞞多年的秘密──他其實是一名男同志。

同性戀者在內地一直處於弱勢,但他們身邊有一群人,甚至活在更邊緣的陰影下──「同妻」。所謂同妻,是指與男同性戀者結婚的異性戀妻子。據估計,內地至今仍有不少於一千萬名同妻。這群女子為何會被困於一段段有名無實的婚姻中?

記者|許京妮 郭庭禎 編輯|鄧捷 攝影|鄧捷 美術│呂美珊

「自己這輩子做女人,也是白做了。」

煜媽媽指,她現在對亡夫不存在愛,也不存在恨,夫妻間只有親情。(受訪者提供)

同妻的出現,往往來自背後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現年59歲的煜媽媽來自浙江嘉興,與丈夫經親戚作媒而認識,交往一年後結婚,婚後兩年誕下一個兒子。表面上他們與一般夫妻無異,共同組織了一個幸福小家庭。但現實上,夫妻間甚少有親密接觸,丈夫對性行為更是抗拒。丈夫的態度令她終日鬱鬱寡歡,甚至令她覺得「自己這輩子做女人,也是白做了」。

2013年,當時53歲的丈夫到醫院檢查身體時驗出愛滋病,她開始懷疑丈夫同性戀的身分,但他仍否認。直到2018年4月,丈夫因腸癌病危,終於在病榻上承認一切。他其實早知道自己是同性戀者,曾數次在公共澡堂等地方找同性伴侶,結婚只為討個孩子為自己傳宗接代。誕下兒子後,他為了面子依然不願坦承自己身分。臨終前,他向煜媽媽道歉。煜媽媽表示,若她早點知道丈夫是同性戀者,定會跟他離婚,但丈夫的自私害了她一生:「他不放手,牢牢抓住,我這一生就毀了呀。」

雙方均受苦 下一代拒絕重複悲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我沒有必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去傷害一個不知情的小姑娘。」

巧合地,煜媽媽的兒子,27歲的曹煜,也是一名同性戀者。在他眼中,父母雙方均受罪。他指,父親給他的印象一直是鬱鬱寡歡,他認為父親明明喜歡男人,卻因為社會壓力,而要跟一個不喜歡的女人生活,其實很委屈。同為男同志,曹煜直言不怪父親結婚的決定,因為他能理解父親肩上成家立室、傳宗接代的壓力;但他不認同父親為了面子拒絕出櫃,害了母親一輩子。然而,曹煜的父親臨終之前,明知兒子是同志卻要求他找個女朋友結婚生子,傳宗接代。曹煜覺得氣憤:「他自己經歷過,應該知道我結婚之後會有甚麼感受。」

曹煜作為同性戀者,眼見父母的婚姻並不幸福,因此拒絕爸爸要他傳宗接代的要求。(受訪者提供)

曹煜表示,對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一代來說,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比較小,不少比他年輕的同志跟他一樣,都堅持不與女性結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我沒有必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去傷害一個不知情的小姑娘。」他慶幸得到母親理解,但也知道像母親這樣的家長仍屬少數。他身邊三十歲以上的同志朋友中,大部分仍會基於家庭壓力而與走進婚姻。

為了傳宗接代和面子而被騙婚的同妻裏,煜媽媽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唐魁玉指出,內地深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影響,即使現在,仍有男同性戀者要面對家庭傳宗接代的壓力,為滿足父母期望而跟女性結婚。

性知識貧乏 同志誤娶妻

「跟她睡一床的話,我會覺得很痛苦,我恨不得這個床寬一點,隔得遠一點。」

有些同志是有意騙婚,但也有些同志,是因為對同性戀認知不足,而誤進婚姻,同樣造成一個個悲劇。對同性戀認識不足的情況,在內地農村尤其嚴重。今年42歲的何為良在湖南農村土生土長,早在15歲時就發現自己對女生沒興趣。但成長過程中,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和互聯網,學校也沒有任何兩性相處和有關性取向的教育。因此,當時他根本不知同性戀為何物。

何為良表示,婚姻讓他痛苦無比,若早知道自己是同性戀便不會結婚。(受訪者提供)

帶著對自己性傾向的疑惑,何為良24歲時在朋友的介紹下,半推半就地走進婚姻。何為良指,他在妻子的眼裡,是個好丈夫:在外努力工作,賺錢養家;在內體貼備至,分擔家務。只是,婚後他屢屢以妻子懷孕在身、或照顧獨生兒子為由,拒絕同房,避無可避時,才勉強與妻子同床而睡,漸漸更厭惡夫妻生活:「跟她睡一床的話,我會覺得很痛苦,我恨不得這個床寬一點,隔得遠一點。」他形容這段婚姻不是出於愛,而只是出於責任。

直到2007年,他婚後七年,何為良家裡才添置了一台電腦。第一次使用電腦時,由於自小已感覺到自己受男性吸引,他竟不自覺輸入關鍵詞「男男」。看到搜索結果,他終於知道:「全世界不只我這樣一個人,原來我是個同性戀,我很正常,我沒有病。」從互聯網獲得更多資訊後,他終於認識到自己同性戀者的身分。為了放過自己,也放過妻子,何為良決定向她出櫃,承認同志身分,並提出離婚,切斷七年婚姻。

結婚容易離婚難

「離婚的話會被別人看不起、會被人笑話的。」

「同性戀」三字在村子裡前所未聞,何為良的妻子完全無法理解。何為良向她出櫃後,她起初不敢、甚至不知該找誰傾訴。深受傳統家庭觀念影響,她只著眼於維持家庭完整性,甚至提出只要丈夫不把男生帶回家,不介意維持現狀一輩子,何為良憶述:「她說:『離婚的話會被別人看不起、會被人笑話的。』」何為良實在不能忍受下去,為了逼妻子同意離婚,他更帶了從網絡結識的男朋友回家。可是,妻子竟向他的男朋友介紹漂亮女孩,以為這樣便可令他改變性向。

最後,何為良堅持離婚,妻子找來他的家人以及鄉親父老,希望說服他不要離婚。何為良受盡了村裡上下的辱罵,斥責他「把一個好好的家搞得妻離子散」。他的媽媽更在全村上千名親友前,刮了他兩個耳光。即使何為良在族人面前出櫃,他們仍然不能理解,直指這是「變態」。最後,他在眾人面前以死相逼,才得以順利離婚。離婚後,他為了生計及方便照顧年幼兒子而留在村裡生活,忍受村民歧視目光,狀況直至兩年後才有所改善。

學者唐魁玉指出,同妻面對離婚的抉擇,顧慮多,而且十分困難。這種困難來自她們的生活能力、工作機會、收入,和文化見識。尤其收入比較低的婦女,由於對丈夫經濟的依賴,往往無法離開丈夫。而且,夫妻關係尷尬,同妻陷於「守活寡」的狀態,往往會感到孤獨甚至憂鬱。即使走出了婚姻,這段婚姻還是會影響到她們對下一段婚姻的看法。即使是男同性戀者主動提出離婚,也有機會遇上妻子因顧慮而反對及社會壓力等阻礙,令結束這段有名無實的婚姻變得困難重重。

同妻未受重視 互助組織註冊無門

內地同妻群體龐大,但這個群體的悲痛,社會、政府卻長期視而不見、見而不聞,甚至連同妻互助組織也受到掣肘。

微塵姑娘認為,同妻要面對不少心理壓力,例如擔心被人知道自己是同妻之後會被看不起或者被疏遠,因此不敢公開求助或離婚。(「微塵姑娘同妻救助工作室」WeChat ID: weichenguniang)(鄧捷攝)

「微塵姑娘同妻救助工作室」在2018年2月成立,組織創辦人微塵姑娘(網名)現居深圳,她也是一名同妻。她與同性戀者前夫於2017年結婚;可是婚後前夫判若兩人,由以前的甜言蜜語,變成冷待及厭惡,更多次藉詞拒絕性生活。直到她某天無意中發現丈夫的手機聊天紀錄,才發現丈夫是一名同性戀者,因為貪她的錢財才與她結婚。婚後一年半,這段無愛的婚姻黯然結束,微塵姑娘連一句正式的道歉都得不到。

微塵姑娘以過來人的身分,透過線上輔導等方法幫助其他同妻。然而,她的工作室一直無法正式註冊成為合法機構,也不能開設銀行戶口接受捐款。她指出,政府對同妻視而不見,令這個弱勢群體無法得到大眾關注。同妻互助組織得不到政府承認,更令同妻像「無頭蒼蠅」般求助無門。

唐魁玉教授指出,在全球同性戀運動的趨勢下,內地對於同性戀議題的認識增多,因此他推測同妻數量有所下降。(受訪者提供)

唐魁玉指,由於同性戀議題在內地愈來愈敏感,同妻的議題亦受影響,因此近年發佈有關同妻議題的文章,變得愈來愈困難。有關同妻的論述及宣傳不足,到目前為止有關同妻的學術研究仍較少。

唐魁玉亦提出,內地欠缺保障同性戀者的法律,面對種種困境,微塵姑娘期望國家可以促使同性婚姻合法化,結束同妻的痛苦,也結束同性戀者面對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