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移民數字升 年輕人去意已決

工作前景轉差 金融才俊欲移民

31歲的余鎮傑現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擔任管理諮詢顧問。高中曾到加拿大留學,大學畢業後回港。回港後兩、三年,發現生活質素和薪金根本不成正比。在加拿大,和他同期畢業的同學,即使不在大公司工作,都已儲到首期買樓。朋友常常問他:「你為甚麼要工作這麼多個小時?為甚麼要爭取升職?(升職後)你可能也買不到樓。」

人大去年底就梁游宣誓事件釋法,余鎮傑認為外國企業最看重市場穩定,中央屢次干預司法會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釋法次數愈來愈多,對商界不是好事。」他又提到,近年來內地金融業發展急速,不少外資銀行遷移到北京、上海,諮詢服務都會改聘「同聲同氣」的內地人,留在香港的工作前景愈來愈差。

對香港未絕望 離鄉別井的掙扎

余鎮傑已經向加拿大遞交技術移民申請,然而仍在掙扎,令他最舉棋不定的原因是要犧牲家人和朋友。大學時在加拿大考完期終試,立刻訂了翌日機票回港,因為掛念香港、家人和朋友。如今要長時間離開香港,他仍不願,只因對香港仍未死心:「現在是很悲觀,但還沒有絕望。 」

如果申請成功,他會留在加拿大三年「坐移民監」,但之後仍可能回香港生活。他說,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不敢斬釘截鐵說將來會在哪裡落地生根。

多年輕人欲移民 對香港歸屬感低

保安局資料顯示,2015年移居外國的港人約有7,000名,比前一年上升100人,其中最多港人移居美國,澳洲和加拿大緊隨其後。leavehk_airport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自從1997年起,移民數字一直下跌,至近三年再度上升,但要判斷第二輪「移民潮」是否形成,要審視未來五至十年移民數字,有沒有明顯升幅。
鍾劍華指,單看移民數字,未必完全反映港人移民意欲,相比1997年前的移民潮,當時市民是「急住走」,趕在1993、94年前離開;現在相對沒那麼急切,有意移民的人多抱觀望心態。他認為,主要是香港政治爭議增加、生活質素差及住屋成本高昂,許多人對香港前景缺乏信心,令近年港人有較大意欲移民。

他表示,九七前有意移民的主要是30多歲的中產階層,近年則多了年輕人渴望移民,其中不乏大學生,相信是年輕人難以向上流動,尤其是香港經濟與內地融合發展後,不少人覺得本地發展空間被擠壓,欠缺信心。

鍾劍華擔心,雖然年輕人對移民仍在觀望階段,未必立即付諸實行,但會令他們對香港形成「過客心態」,歸屬感弱,對社會承擔較少,不利香港整體發展。他舉例指,新加坡政府會在海外招攬外地留學生回流,想辦法挽留人才,畢竟年輕人是未來社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