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力量分裂 抗衡建制笈笈可危

人民力量狙擊 泛民內鬥或會失守
前香港公民黨秘書長、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和蔡耀昌均估計人民力量能夠成功搶得民主黨和民協「地盤」的機會不大,但是狙擊本身必令兩黨元氣大傷。鄭宇碩表示:「自己人對付自己人難以勝出,但兩敗俱傷就很容易。」他指人民力量狙擊民主黨及民協,可能是「累鬥累」,有機會導致整個泛民「一起輸給民建聯」,泛民有機會因人民力量狙擊,而未能緊守二十三個立法會議席。他慨嘆:「泛民的形勢很嚴峻。」

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質疑人民力量狙擊民主黨的目的,他認為民主黨與人民力量在民主目標上沒有分歧,分歧出現於手法和策略上,而這些分歧如今變成了分裂。他解釋,全港仍有約一百個區議會的議席沒有任何泛民候選人參選,人民力量應該派出成員參選該等區域,而非攻擊泛民政黨。

政黨分分合合 協調更添變數
除了社民連脫離泛民陣營,從民主黨分裂出來的新民主同盟亦令泛民協調充滿變數。去年十二月,民主黨三十名少壯派成員因政改方案與領導層出現分歧,退黨後成立新民主同盟。雖然與民主黨在政改問題上出現分歧,但新民主同盟召集人范國威仍然表示新民主同盟希望加入泛民的協調機制。

負責泛民協調機制的蔡耀昌表示,就算新民主同盟提出加入協調機制,前提要機制內七個組織達到共識,才能讓其加入。同時,蔡耀昌指協調機制內的組織必須具有一定規模,如有一些黨紀制約違規的黨員;另外,組織內必須有成功當選的立法會議員,但現時新盟主同盟內並未有任何現任立法會議員。蔡耀昌認為不論新民主同盟最後是否被納入機制,其參選名單大有可能以泛民友好組織身分,出現在
最後的協調名單之內。

超級區議員 或加劇泛民內鬥
年底舉行的第四屆區議會選舉被視為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因為明年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將新增五席「區議會代表」,由區議員提名,再由地方選區中沒有功能組別投票權的選民直選產生。根據政府選民登記網站的資料顯示,直至2010年為止,全港合資格投票民達321萬,當選超級區議員的政治意味及影響力相當巨大。

即將舉行的區選是競逐超級區議員席位的入場劵,各政治團體為爭一席「超級區議員」,紛紛動員其黨內政治明星「落區」參選,預計今屆區議會選舉將出現混戰,令協調機制更添陰霾。

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表示,正積極考慮參選灣仔區議會,他亦表明,除了劉慧卿及李華明,民主黨所有立法會議員均會參選區議會。單仲偕表示民主黨部署派人參選時,會一併考慮超級區議員及區議會選舉的形勢,他補充最後人選將再按區會選情再作決定。

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鄭耀棠於去年七月表明,該會將派人爭奪超級議席的意向,人選尚待公布。消息有傳工聯會「票后」陳婉嫻將會「出山」,為工聯會領
軍。陳婉嫻曾任九龍東立法會議員及東區區議員,今屆區選有可能重返九龍東或港島東區參選。

相比之下,泛民在港島的勢頭較弱,就東區而言,現任民主黨東區區議員為趙家賢及梁淑楨,趙家賢在二零零七年區選中得票只比對手羅友聖高245票,而梁淑楨的得票亦僅多對手不足500票。若陳婉嫻以政治明星的姿態參選港島東,民主黨有機會失去該區席位。

資源不足 分裂更難抗衡建制
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以「強弱懸殊」形容民建聯和民主黨的資源。他說:「民主派已經資源緊絀,沒有中央的支持和庇蔭。」

參照2007年區議會的選舉情況,民建聯的候選人獲得該黨的廣告及物資捐助達八千九百元,相比起民主黨候選人只獲二千元選舉物資捐贈,有顯著差距。
而在該年選舉後,民主黨通過一百八十萬元撥款建議,讓區議會選舉中落敗的黨員每人每月支取二千元服務津貼,繼續支援地區服務,維持已建立的地區網路。而該一百八十萬元的撥款其實已佔民主黨經常性開支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民主黨資源十分緊絀,地區工作難以匹敵建制派。

面對泛民分裂和建制派元老出戰,鄭宇碩表示民主運動支持者希望泛民團結,並以大局為重。而蔡耀昌認為泛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營造一個形象令市民覺得區議會是一場泛民主派與建制派的對決。

區議會選舉將於年底展開,能否將選舉塑造成泛民主派和建制派之間的對決仍是未知之數,泛民主派能否在未來數月團結起來,一同對抗建制派必然是選舉成敗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