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商冷待黃傘書 小書店突圍而出

編輯│周佩儀 記者│翟偉豪 李晉榮 攝影│翟偉豪 張曉莊

OLYMPUS DIGITAL CAMERA中資背景的三中商(三聯、中華及商務)於全港共有四十七間分店,早前被指冷待與雨傘運動和民族論有關的書籍。在香港出版書籍,一本書能賣幾千便已不錯,這些政治書打破慣例,銷量驚人,例如《傘聚》、《每一把傘》、《被時代選中的我們》和《香港民族論》均再版不下四次,至今每本已賣掉過萬本。然而即使書籍受歡迎,三中商入貨量卻不合比例地少,有出版界人士直言有打壓之嫌。

黃傘書三中商入貨減八成

早前有媒體報道指中聯辦以公司名義,掌控聯合出版集團,此集團旗下有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三大書店。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出版業人士表示,三中商佔市場七成,取貨量亦佔七成,雖然黃傘書遭三中商打壓是預期之中,但沒有想過會入貨數量如此少,甚至索性不入。他指,最初預計入貨量會跌至三四成,但實際竟跌至約一成半,「打壓的力度相當大」。

他又以過去出版的小說為例,指以往三中商每間分店取貨四至十本;而流行書或有名氣的作家,他們則取二三十本。相比現時大賣過萬本的其中一本黃傘書,三中商每間分店只取一兩本書,截至四月總入貨量約六百五十本。有讀者向他反映,向三中商分店職員查詢,只回答說該書已賣光,不知甚麼時候再入貨。

另一本同樣大賣接近萬本有關雨傘運動的書,出版社職員同樣表示最初看到三中商冷淡入貨,較平時少了七、八成。同事擔心銷售情況,故在網上售書,雖然銷量約有二百本,但以該出版社的規模卻無疑加重成本。

《每一把傘》:市場自行調節

119bookstore_2有種文化出版的《每一把傘》是最早推出市面的雨傘運動書籍,至今已第四次再版,銷量衝破一萬本。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指,根據統計,以往出版的流行書籍有大約六成銷量來自主流書店,即三中商、大眾、PageOne和誠品,其餘四成則透過獨立書店銷售,但《每》的銷量比例剛好逆轉,獨立書店佔六成。
三中商減少入貨量,有種文化社長楊源認為市場機制會自我調節,讀者仍可以到二樓書店購買,難以估計事件對銷量的實質影響。過去他們出版講述北上嫖妓的網絡小說《一路向西》,亦曾被部份書店列入黑名單,但仍有個別分店出售。他認為,不論是基於道德或政治考慮,書店選書必然有取捨。最重要是讀者群是否醒覺,會否願意光顧樓上書店以對抗市場壟斷。

網絡宣傳奏效

雨傘運動後成立的「中大諗」在三月中發起的抗議行動,數十位同學在中文大學商務書店門外閱讀。(江誠栢攝)
雨傘運動後成立的「中大諗」在三月中發起的抗議行動,數十位同學在中文大學商務書店門外閱讀。(江誠栢攝)

《被時代選中的我們》由一群參與雨傘運動,寂寂無聞的人撰寫,至今已第五次再版。負責該書出版事務的白卷出版社出版經理霍珈穎(Karen)指出,三中商對此書的入貨量不及平時流行讀物的兩成,平均每間分店每次只入數本,反觀誠品及樓上書店的入貨量則以數百本計。但她坦承一開始未有料到此書如此受歡迎,初版只在十餘間樓上書店及PageOne分店有售,直至斷貨加印後才逐漸擴展至數十間書店。

書本大賣,Karen歸功於白卷與潮流雜誌《100毛》的緊密關係,《100毛》於新書推介欄目也有宣傳此書,並認為作者阿木發動網上認購,對宣傳甚有幫助。撰寫《被時代》的阿木與其餘十三位作者,出版前在Facebook為書籍開設專頁,並經網上收取訂單,再向白卷取書、包書、寄書,親力親為,網上賣書持續兩星期,賣出超過五百本。阿木笑言「上網賣書是玩玩」,認為這算不上主要銷售渠道,最重要是營造市場氣氛,讓人們預先得知書本的存在。「網上Facebook接觸到的人,很可能才是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既然整個雨傘運動都是用網上宣傳,消息都是網上散佈,何不用Facebook作為市場推廣的工具?」

面對三中商打壓,他們在Facebook專頁呼籲網民到商務印書館的專頁投訴,不少網民紛紛向商務留言查詢有關黃傘書籍,逼使商務在網上回應會重新入貨,補充貨源。

119bookstore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