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大會──精采猶勝肥皂劇 

特首選舉已迫在眉捷,結果當然不看而知。但老套點說,這次選舉釣勝於魚,意義非在結果,卻在香港政壇首次出現一位與欽點特首競爭的梁家傑。他在選程中衝衝撞撞,逼出兩場只屬於民主國家擁有的盛會──特首選舉辯論大會。

辯論大會現場直播,數以百萬計以電視機送飯的觀眾即時觀賞辯論。之後,各大網上論壇、youtube爭相傳閱該些辯論片段,年青趕潮流的一輩甚至展開激辯,甚或將片段附上說明,用以支持或諷刺候選人。

在香港的潮流標記youtube上,擺放了十多段特首辯論大會的片段,當然沒有如巴士阿叔般風靡全城,但與以前曾特首出席活動的片段──只得百多人瀏覽的冷清情況相比,特首辯論每條片段,平均都有超過五千人觀賞,值得自豪。

對於習慣以影像作娛樂的港人來說,鏡頭前兩雄相爭的場面,比任何文字報道更能深印腦海之中。文字傳媒如雜誌、報紙已把大會上的議題講得爛掉,但大眾在影像前,才重拾那幾個早已拼得火花四濺的議題重點。路途雖然迂迴,但至少我們對政府的政策了解多了。

也因為這場辯論,令港人對梁家傑與曾蔭權增加了認識。據港大民意調查顯示,答問大會後,兩位候選人無論在評分及支持度方面皆有明顯上升。評分與支持度兩者表面相似,其實評分單指候選人氣質、才幹、觀眾感覺等個人特質,支持度則除個人才能外,也包含北京、香港形勢等大局考慮。

梁與曾分數上揚較多的領域剛巧相反,曾蔭權於支持度上站穩,梁家傑則於評分上飛躍。這正表示,觀眾經過辯論大會後,讚賞梁的個人能力,或是其毅力,或是其三寸不爛之舌,或是其敢作敢為的作風,但對其勝任特首則抱保留態度。曾則相反,大會上表現波瀾不驚,可是審時度勢,中國於國際堀起,香港經濟復甦,曾蔭權不做不錯的處事方式,才是大眾最愛。

這難怪接近五成的大學生選曾蔭權當特首(詳見特首選舉一文),原來他們也是識時務者。社會人士預期大學生崇尚激進、民主、自由,看來低估了大學生膜拜安逸及經濟大勢的虔誠。

還有四成多沒意見的,應該要上網看看 youtube,才會知道辯論大會比無線肥皂劇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