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相中有幾個手繪人像在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實境中打球。
169期大學線

粉嶺高球場歷經百年 原居民說故事

2023 年 11 月 25 日

粉嶺高爾夫球場自1911年啟用,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見證着不少名人盛事。當年港英政府與新界原居民協商收地,以原居民能進場打球、拜祭古墳為交換條件,以此大片土地建成球場,並租給球會管理使用。百年以來,粉 繼續閱讀

169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生活中尋故事

2023 年 11 月 25 日

記者|羅杏兒 說起「當年今日」,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回憶」、聯想到舊事物在時代下消逝的惋惜之情,但經過這次報道,我有了些新的見解。採訪中,一直聽到不同受訪者分享從前的趣事,沉浸在他們回憶之中,直至與本 繼續閱讀

遊樂場
168期大學線

香港遊樂場默默變妝 共融是主調

2023 年 11 月 05 日

提起香港的遊樂場,你腦海中浮現出什麼印象?七八十年代缺乏安全保障的幾米高滑梯,圓球形攀爬架?近年色彩繽紛但一式一樣的塑膠製組合式遊具?還是嶄新設計,有嬉水設施,兼有可與輪椅人士一同玩的氹氹轉?香港最早 繼續閱讀

廟街 夜市 舊香港
167期大學線

老了的廟街 能否重拾光輝?

2023 年 10 月 14 日

傍晚時分,佐敦牌樓上的燈光,清晰地映照著「廟街」二字。昔日廟街,享有「平民夜總會」之稱,街上小炒的火氣、攤檔的叫賣聲、響徹街道的樂韻,是人們的集體回憶,更吸引了經典港產片《新不了情》、《食神》等在此取 繼續閱讀

通識殺科公民科公社科
166期大學線

通識科壽終正寢 師生細說從頭

2023 年 04 月 10 日

最後一屆通識科文憑試於今年4月舉行,歷經14年的高中課程通識教育科將正式告終。2009年,香港學制改革的呼聲日漸高漲,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將通識教育列為第四個必修科目。十多年來,社會對通識科爭論不休。 繼續閱讀

166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通識科之死

2023 年 04 月 08 日

記者|陳詩穎 得悉要做通識「殺科」的題目,心中百感交集,若沒有接觸這個題目,想必此生與通識科再無瓜葛。說來我在2021年應考文憑試,也算是通識末代考生,那時通識科已面臨大刀闊斧,文憑試試題不見敏感議題 繼續閱讀

大學線 你好香港
165期大學線

唱好香港,要怎樣唱?

2023 年 03 月 18 日

隨著各類防疫措施相繼解除,香港政府在今年2月推出大型宣傳活動「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吸引遊客。旅發局亦邀請了歌手郭富城、鄭秀文和陳慧琳,在中環石板街等地標載歌載舞,歡迎旅客來港。然而宣傳短片推出後,社會卻泛起不少批判聲音,指影片中的香港地標多年來不斷重複,毫無吸引力,更質疑已淡出公衆視線多年的明星是否能代表今日香港。回歸以來,此城經歷不少低潮,為了推廣香港, 政府將香港包裝成「動感之都」、「亞洲國際都會」和「好客之都」等。回顧多年來的宣傳策略,究竟怎樣才能「說好香港故事」? 繼續閱讀

有線收費電視路走盡
165期大學線

曾經風光過——有線收費電視的路走盡

2023 年 03 月 18 日

1993年有線電視啟播,開創香港電視史上無數先河:24小時電視新聞直播、足球四大聯賽直播、各種自家製節目……鼎盛時期,有線訂閱用戶多達百萬。然而,有線其後不斷失落體育賽事轉播權、2017年又遇注資危機 繼續閱讀

大學線 政府打算改劃葵涌石梨坑村,村民抵抗拆村命運
164期大學線

植根城市綠洲的韌性 石梨坑村抗清拆

2023 年 02 月 27 日

「最不捨得當然是祖先興建的屋、開墾的土地。當時石籬邨(公屋)尚未建成,祖先種下果樹,這片土地養活了我們幾代人。我們從來沒有騷擾政府,政府也不應該騷擾我們。」從小住到大的石梨坑村面臨拆村厄運,56歲的原 繼續閱讀

本地醬園 悅和醬園 搬遷 上水古洞 新界東北發展 收地危機
163期大學線

一樽貴價豉油 訴說本土醬油業故事

2022 年 11 月 28 日

甫踏進位於上水古洞的悅和醬園,一縷炊煙伴隨著濃厚的醬醋酒香,逾百個民國時期製的瓦缸在天台整齊排列。經六個月的陽光生曬直至黃豆焦糖化,就能釀出一缸香濃的生曬豉油。做豉油的秘訣早已公開,各醬園負責人亦常笑 繼續閱讀

2019年 渣打馬拉松 開跑
162期大學線

跑過半世紀的賽事 細說香港馬拉松

2022 年 11 月 05 日

清晨時分,鳴槍聲一響,逾七萬名跑手浩浩蕩蕩越過起跑線,將長久訓練的汗水化為動力,奮力走過大橋和隧道,力求跑出滿意的成績。跑道兩旁有觀眾鼓掌歡呼,熾熱的氣氛推動跑手乘著寒風奔往終點。俗稱「渣馬」的渣打香 繼續閱讀

1 2 3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