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過——有線收費電視的路走盡

有線收費電視路走盡

1993年有線電視啟播,開創香港電視史上無數先河:24小時電視新聞直播、足球四大聯賽直播、各種自家製節目……鼎盛時期,有線訂閱用戶多達百萬。然而,有線其後不斷失落體育賽事轉播權、2017年又遇注資危機,加上近年媒體生態的變遷,紛紛將有線推上絕境。今年2月,有線宣布交還本地收費電視節目牌照並獲得批准,結束收費電視近30年的旅程,今後專注發展免費電視HOY TV。

收費電視的路走盡,有線電視前高層、員工與多年訂閱的舊客戶不約而同地慨嘆:「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記者|盧侃兒 編輯|吳碩楠 攝影|吳碩楠 盧侃兒

1993年10月31日有線電視開台,參照美國CNN的24小時新聞,開創全球首個24小時廣東話新聞台,打破香港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即只在晨早、午間、傍晚和晚間時段播新聞。24小時的新聞台,讓觀眾可以隨時收看,從採訪和製作到播出,整個流程改變了香港的傳媒生態。「甚麼時候有新聞,甚麼時候就有直播」成為本港新聞新常態。

有線前執行董事趙應春回憶起剛開台時「錯漏百出、裙拉褲甩的事多得很」。記者與攝影師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互不認識,加上經驗不足,各部門間磨合生澀,步步維艱。不過在趙應春看來,正是這一批奔跑在前線的青澀主力,撐起了「有線電視」的品牌。

大學線 前任有線新聞執行董事趙應春
2017年,時任有線新聞執行董事趙應春接受訪問時曾言:「有線的價值在於新聞。」(吳碩楠攝)

一路走來,有線新聞素有「快樂新聞部」之稱。這種快樂,不但基於「走在事實最前線」的專業追求,還有整個有線相互照應的氛圍。趙應春回憶起在任期間最引以為傲的是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報道。從中國組、港聞、突發,到財經,甚至體育部都撥出人手支援 。他憶述,一班記者每日需要步行數小時,路經泥石流和種種惡劣環境,深入災區進行記錄,再繼續步行數小時出去到有訊號的地方,在夜幕下將報道傳送回香港,十分敬業。不論前線還是後勤,新聞 部上下互相支援和呼應汶川地震採訪工作,那番情景,令趙應春甚是難忘。

有線中國組「落地」報道 與內地人民同悲共喜

「有線新聞有相當大的空間和自由度。」

有線中國組前首席記者,現為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如此說。在他看來,觀眾心中的有線新聞是很「實淨」與「靈活」的,在求真、敢於報道敏感題材的同時,亦有充滿創意的報道手法與各有專長的新聞組別,例如深入偵查的《新聞刺針》,報道中國內地新聞的「有線中國組」,關注樓市的《樓盤傳真》等等。

2005年,呂秉權由無綫新聞轉投有線,加入中國組。在無綫新聞任職時,呂秉權需身兼三職,同時跑港聞、中國新聞及擔任主播。轉投有線後,中國組的編制使他可以集中精力專心做最有興趣的中國新聞,製作更高質素、更加深入的專題報道。在呂秉權看來,有線中國組是香港人北望的哨兵,報道民生實況,平衡官方敘事。

大學線  前有線中國首席組記者呂秉權
在中國組工作約8年,呂秉權回憶起他每一則報道都非常震撼。他形容自己的工作牽扯著多人的命運,而正是內地人民的信任一直支持著他們這班香港記者走這趟旅程。(盧侃兒攝)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當日,上司指示身在香港的呂秉權,與攝製團隊通宵趕赴災區,成為第一間進入災區的香港電視台,甚至比官媒中央電視台更早到場。呂憶述,在一家因豆腐渣工程坍塌的小學中,一群家長拿著子女的遺照分列成兩行,中間空出一條通道,連向放滿小書包與書籍的小靈堂。

「他們一下子跪下去,哭聲震天,好像在拍古裝劇一般,有深大冤情。」

一個老婆婆用力握緊他的手,哭喊著希望他能替子女討回公道。這一下,呂秉權有如觸電一般,彷彿那種心痛欲絕也傳遍自己全身,「當然我們做到的事情不多,但當下,他們的希望就在於此。」

回想在內地採訪的歲月,環境大多條件惡劣,記者時常要在車上蜷縮著身子,或住在破落的酒店 ,在濕的床上睡覺,但呂秉權和採訪團隊總是一覺好眠,因為大家「對得住天地良心」。

有線新聞大地震 新聞優勢或已喪失

2020年12月,有線電視宣布「重組業務」,約40名新聞部員工,包括王牌專題組團隊《新聞刺針》全組被裁,觸發港聞組大部分成員辭職,而有線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被裁,亦觸發全組請辭,以示不滿。

呂秉權認為,有線的核心價值始終是新聞。反之,Now TV是賣創新和可能性的,新聞是一個輔助性質。有線在失去體育優勢時,要跟Now TV區分的話,須以新聞取勝。但歷經裁員事件,有線依靠新聞的優勢更加削減了,更引致其生存危機。

足球轉播黃金時代 有線體育獨領風騷

除了新聞,足球也是有線的招牌之一。前有線電視體育賽事評述員及主持人馬啟仁(Keyman)自1993年開台便加入成為記者,再轉為足球評述員,直至2007年才離開有線。離開有線十多年,很多觀眾仍會認得他是「Cable那一個(足球評述員)」,一開始他對這個標籤有點抗拒,但後來覺得很有趣,笑稱自己是「有線的歷史人物」,估計這個形象跟自己出現在有線1996年至2006年的黃金時期有關。當時,人們集中在有線看球賽,看來看去都是同一位評述員,「星期六、日坐定定睇嗰幾個傻佬講波。」

大學線 「講波佬」馬啟仁
1993年6月1日是馬啟仁正式在有線電視工作的第一天。巧合的是,20年後的同一天,2013年6月1日,他以有線客戶身分「Cut線」。(受訪者提供)

有線電視在1995年購入英格蘭足總盃轉播權,到1996年更購入俗稱「歐洲四大聯賽」的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英超)、意大利甲組足球聯賽(意甲)、德國甲組聯賽(德甲)和西班牙甲組聯賽(西甲)轉播權。有線電視不但成為香港首間全季播放英超賽事的電視台,其後更宣布播放歐洲國家盃全部賽事,在香港開創先河。之後,有線更是連續獨家播映十年英超,風頭一時無兩。

2002年,有線再取得日韓世界盃獨家轉播權,獨攬一系列的足球賽事,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更推出球彩台。翻查有線寬頻年報,訂閱有線電視的客戶數目由1995年的15.6萬,激增至2011年的110萬,而電視業務的營業額也從1999年的13.08億港元,升至2006年的18.95億港元。

有線體育不但掀起香港的觀球賽熱潮,更是培育足球評述員的搖籃。馬啟仁表示,正是因為有線每日播出多場賽事,廣東話評述員的需求大增,評述員行業開始受到重視。趁著熱潮和需求,有線舉辦了數次足球評述員大賽及評述訓練班,現今不少足球評述員,例如劉舜文、李榮基等皆出身於此。

馬啟仁形容香港的90年代是「傳媒盛世」,不少人會選擇加入傳統紙媒或免費電視,而非當時剛剛「出世」的有線收費電視。正因如此,有線給予新人很多機會去嘗試。他憶述當時因一名外聘足球評述員臨時缺席,主管詢問幕後團隊有沒有人可以替上,他於是舉手自薦——

「原來只需要一個舉手,人生就(從此)不同了。」

馬啟仁自此開啟全職評述員之路。

轉播權一再易主 有線體育風光不再

因受歡迎程度高、觀眾基數大,收費電視台的業績與足球轉播權息息相關,尤其是英超,因此坊間流傳「得英超,得天下」的說法。

2003年,Now TV 加入收費電視市場。2006年,Now TV宣布與英超達成協議,取得由2007/08年球季起三個球季的香港獨家播放權,有線失落已連續十年的英超轉播權。之後,英超轉播權輾轉為Now TV、樂視奪得。即使後來有線在2010年重奪三季英超,也因為英超轉播權已被爭至「天價」,支出龐大,評述員又已紛紛轉到Now TV,有線體育難以再續榮光。

曾是有線員工,亦是有線觀眾的馬啟仁對於有線體育的衰落表示惋惜。他感慨,在過去,電視台用天價買下轉播權,等同得到「即食解藥」,可以立刻吸納大量觀眾。但從長遠看,這樣的經營方式導致有線過分依賴轉播權,剝削了體育節目的製作能力,如賽前研究、報道方法等。

「要是當年有線如對待新聞製作一樣建立有線體育品牌,(也許)可以更靈活地應對大變的資訊世代。」

連年虧損 終要熄燈

曾經每七個香港人就有一個人訂閱的有線電視,收費電視業務2008年依然錄得六百萬港元盈利,但從2009年開始連年出現虧損,至2022年的客戶數量大減至約68萬。

2017年3月,有線電視母公司九龍倉宣布停止注資,有線面臨「熄燈」危機。同年7月,永升(亞洲)有限公司接手成為大股東,有線免於「熄燈」。易主五年多,今年2月,有線電視宣布已向政府交還本地收費電視節目牌照,並獲得批准,有線收費電視將於今年6月1日正式停播。同時,有線電視將集中經營免費頻道,繼續發展有線新聞品牌,製作更多節目及開拍自家劇集。

「三十年前,由零開始出世;三十年後,交還牌照,塵歸塵,土歸土,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趙應春道。

多頻道收費電視 資訊豐富吸引觀眾

有線開台前,香港僅有四條免費本地電視頻道,有線電視甫面世就開設八條頻道,包括新聞、體育、電影、兒童台等,後來更開設與外購共計上百個頻道,數目曾為全港之冠,令觀眾的選擇一下子倍增。

現年約60歲的Philip自1994年開始訂閱有線。作為電視迷,Philip形容有線的多頻道特色十分吸引,每日安坐家中,點擊遙控器就能穿梭足球台、賽馬台、電影台、樓盤、旅遊等多個節目。他憶起當時於有線體育看意甲,AC米蘭對國際米蘭,十分驚喜,

「原來像我們這些小人物也可以『親眼』目睹AC米蘭對賽。」

後來有線獨攬四大聯賽和世界盃轉播權,Philip回想起當時全家一日連看6、7場賽事,直言瘋狂。

大學線 有線收費電視老觀眾Philip
接受訪問前一天,Philip和太太一起在家中尋找有線電視的相關物品,但卻發現,家裡一絲有線的痕跡也沒有了。從往昔看有線電視是生活恆常,到今日有線已從生活中淡去,Philip深覺惋惜。(吳碩楠攝)

他也會看有線財經資訊台節目《樓盤傳真》,笑言「即使住不到,也能看樓看裝修,滿足自己的虛榮感。」說起黃翠如、洪永城在旅遊節目上打情罵俏,杜如風「傻更更」地主持日本飲食節目,馬啟仁講波,珊翠絲作為少數在電視上亮相的女性馬評人講馬,24小時新聞台也令他能即時關注突發新聞……一眾主持人的新穎風格和節目多樣性令他眼前為之一亮,成為忠實觀眾。每一天「上班,看有線電視,睡覺」,一看就是20多年。

Philip在四、五年前「Cut線」。他認為當其他收費和免費電視台都已複製有線的節目,甚至提供更全面的資訊,有線卻「不思進取」,未有更新的製作。加上Now TV將有線的最大優勢——體育奪去,Philip覺得已經沒有必要再留著有線機頂盒。

李立峯:香港收費電視停滯不前 做好新聞有助提高競爭力

面對有線收費電視台的衰落,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指出,有線和其他收費電視台30年來都存在製作停滯及缺乏創新的問題。當整個媒體生態大變,上網更容易,Netflix、Disney+等串流平台層出不窮,娛樂媒介已經變得更多元,觀眾可以使用更低廉的價格收看更豐富的節目。因此,收費電視之路已經越來越艱難。

大學線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
李立峯認為香港的收費電視台經營一直依賴體育轉播權,但轉播權只有一個,因此只能有一間收費電視生存下來。(盧侃兒攝)

李立峯認為,當下電視台能夠與串流平台競爭的資本只有本地化色彩(local touch)。以新聞為例,因為網上的新聞質素較難保證,亦未必以香港本地為主。通過發展新聞,電視台雖難吸引大量觀眾,但至少可以留住本地客戶。因此,他認為在未來,新聞質素和新聞節目製作將成為電視台的重要競爭力。

有線收費電視大事回顧

時間事件
1993年10月31日>>>>>>>>>有線電視開台,開創全球第一個24小時播映的廣東話新聞頻道,提供八個不同頻道。
1995-1996年購入俗稱「歐洲四大聯賽」的轉播權,成香港首個電視台全季直播英超賽事。
2002年「神州穿梭」(後更名有線中國組)節目首播,開創香港電視台首個以大中華地區的時事新聞、社會熱點為主題的專題節目。
2008年5月採訪四川汶川地震。
2010年1月申請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
2014年9月一名青年因為未能取消有線合約,闖進有線電視大廈持刀傷人,轟動全城。
2016年5月31日奇妙電視獲發免費電視牌照。
2017年九龍倉宣布撤資有線寬頻,有線一度面臨倒閉危機,其後永升亞洲入股有線寬頻。
2018年10月奇妙電視中文台改名為「香港開電視」。
2020 年12月1日「有線新聞大地震」,新聞部裁員約40人,「新聞刺針」更被殺組,隨後中國組及港聞組多人辭職。
2022年10月18日香港開電視改名為「HOY TV」。
2023年2月14日有線電視宣布將於6月1日起交還收費電視牌照,有線收費電視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