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166 Ubeat
P. 16
在學校是「封閉式學習」,每周住校上課五天,從早上約 報讀人數急增 成新興國際課程
七時上課至下午五時,再晚自習至晚上十時,住校期間不 目前在內地開設DSE課程的學校超過65間,大多為國
准帶手機。 際及寄宿學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東。大部分學
目前入讀香港本地大學的基本DSE成績要求,只需四 校會與坊間補習社(內地稱為培訓機構)合作,開辦不同
個核心科目中、英、數、公民與社會(2023年以前為通 國際課程,如IB(國際文憑考試)、AP(美國大學預修
識科)分別達到「332」和「達標」的評級;紫淇坦言, 課)和A-Level(英國高中課程)等。DSE課程則成為近年
雖目前其英文科水平約為2至3級成績,但希望爭取到4或 熱門的課程選項,就連香港大型補習社遵理學校,也在內
5級,而數學則力爭合格。 地開設國際教育學校,今年2月更於內地舉行首場DSE模
擬試。
香江全人教育創辦人兼三高國際部DSE課程教學總監
謝穎堅表示,他自2019年起,為三高國際部提供DSE課
程。他指,在香港考評局宣布將設考場於內地之前,DSE
在內地鮮為人知,「我跟一百個人說,沒有十個人知道什
麼叫DSE。」
目前,內地籍學生與內地港籍學生一樣,均須以自
修生名義赴港應考。考評局去年6月公布「異地同考」消
息,內地合資格的港人子弟學校能作「與考學校」後,雖
未正式宣布內地籍學生能否受惠,但謝穎堅指,消息一
出,「忽然全部人像瘋了似的查詢DSE。」
黃太(左)和女兒黃紫淇(右)一同參觀香港中文大學,
黃紫淇表示有意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袁曉琦攝)
三高國際部香港DSE項目創始人吳晉表示,該校DSE
公民科非大問題 轉制後減負擔 班的學生人數從2019年的15人,增至2022年的42人,內
地生佔四分之三,更預計今
至於公民科,紫淇反而認為該科著重創意思考、答題
年將會招收逾100名DSE
思路,且關注時事,較有趣實際:「跟現代比較掛鉤,不
班新生。
像國內政治課,講『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灌輸,像純粹
的歷史課。」老師在課堂上會播影片講時事,上網也能搜
到香港的資訊。
任教該校公民科的港籍老師胡禮和也表示,內地學生
對國際、外交事件的認識較全面,故多以國際新聞為教
材。而不少公民科議題,如能源、衛生、全球化等,其實
與內地生距離不遠:「比如深圳近年發展很快,光污染他
們自己也有感受。」遇上罕見疾病等不切身的香港議題,
便播放電視劇、紀錄片等教材。他預料,公民科取代通識 三高國際部香港DSE項目
創始人吳晉表示,近年報
科後,評級方式轉為「達標」與否,將減輕內地生的學習 讀該校DSE班人數不斷增
壓力。 加,料新學年可招收約100
名學生。(袁曉琦攝)
16 大學線月刊 2023年5月
16
大學線月刊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