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155 ubeat
P. 60
雖有專科資格 港醫院沒空缺 妻兒成為他回流的最大考慮,太太是物理治療師,若
「如果時光倒流十年,現在三十歲,未結婚未有小朋 要回港執業,需經審議資格甚至考試。至於孩子的學業,
友,我覺得(條例)幾吸引。」42歲的蔡天運八年前在 他覺得在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壓力太大:「所以你問
英國與當地港人結婚,現時育有兩名子女,分別四歲和六 我,未來十年回港執業的可能性,(十分滿分)大概是四
歲,行醫十多年,是當地醫院的心臟科顧問醫生。1997 分。」
年會考後,他父母擔心香港前景,送他到英國讀書,他及
後升讀劍橋大學醫學院。本科畢業後,他曾考慮回港,但
有學校前輩和親友建議先在英國完成專科培訓,因香港的
大學較大機會聘請專科醫生,不少認識的人也循此路徑返
港。因此他做了三年全科醫生後,繼續留英完成五年專科
培訓及四年博士課程。
直到當上顧問醫生,他才有空留意香港的政策。他不
時在英國醫學期刊看見香港醫管局的招聘廣告,但甚少有
蔡天運(右一)坦言,子女尚年幼,不想
心臟科的空缺;香港也較少聘請顧問醫生,一般都要先降 「把他們扯回香港,由零開始」。
(受訪者提供)
級,擔任副顧問醫生,雖然他不介意,但他認為有人會抗
拒。 不過,蔡天運不排除回流的可能,他覺得免試執業的安
排吸引,因為再溫習、考試和實習不屬自己專科的內容,
家人分隔兩地 去留心情如「扯大纜」 對專科醫生而言很麻煩:「除非醫管局恰巧要請那個專
蔡天運80多歲的父母在香港由姐姐照顧,與摯親分 科,你便能回去,否則沒可能重新在另一個專科訓練,那
隔兩地,他形容去留的掙扎就像「扯大纜」。2012年左 個過程很長,很多事要重新再來過。」若香港醫院聘請心
右,母親患癌,當時他在牛津大學攻讀心血管醫學博士, 臟科醫生,或是本港大學邀請他進行研究,他仍然會考慮
縱使他很想回港照顧父母,但因為學業只能短暫回港探 回流:「因為我在香港長大,所以我們會一直留意這些機
望。蔡天運看著母親進出手術室,不禁感到無助:「母親 會」。
有醫療需要,正正是自己的範疇,但無法幫忙,(心裏)
不擔心壓力大 憂自由收窄損表達權利
一定會很不舒服。」幸好癌症發現時是早期,母親能及時
治療和痊癒。現時父母有姐姐照顧,他並沒有迫切回港的 三十出頭的澳洲港人鍾曉暉沒有照顧家庭的包袱,現時
需要。 在澳洲私立醫院深切治療部工作。她高中、學士和碩士都
在加拿大完成,主修科學, 2014年轉到澳洲讀醫,並獲得
蔡天運(右二)指,家庭是影
響他是否回流的主要因素。 醫生資格,冀進入麻醉科。但她了解到,昆士蘭每年約有
(受訪者提供)
300人爭40-50個麻醉科培訓學位,在激烈競爭下,她上年
和今年的申請都不成功,未能接受五年的專科訓練。
由於修例只適用於專科醫生,因此她暫時未有資格免試
來港,但作為醫生,鍾曉暉認同條例吸引,若數年後取得
資格會考慮回流。她一直抗拒香港執業試,因其扣分制並
不公平,幾個想回港執業的同學都因此卻步:「答對七成
扣三成,都可能肥佬(不合格)」。扣分制沿用25年,直
60 大學線月刊 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