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155 ubeat
P. 59
免試回港執業吸引 唯須適應制度差異
在內地執業數年,莫仲翹認為自己已積累不少病例及經
驗,可回港執業:「如果可以將技術或我見到的(案例)
帶回香港,可能會與香港的醫生有更好的合作及研究。」
港府推出《2021年醫生註冊條例(修訂)草案》,非本地
培訓專科醫生能免試來港特別註冊,在本港公營醫療機構
工作五年後,就能正式註冊為本港的專科醫生。
他坦言,免試安排對他有很大吸引力,回港既能陪伴家
人,也能接觸到內地未普及的技術,更能聯繫中港兩地醫
生:「大灣區發展是近年國家重點戰略,此安排更能促進
大灣區醫生交流和學習,共同成長,為大眾帶來更多健康
服務。」儘管他在內地已經儲了一定金額的住房公積金,
他仍傾向回港執業。
但目前最大問題是內地未有公認的專科資格制度,無法
與本港醫療系統銜接。內地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仍在試行
階段,非所有專科都有相關培訓,亦非全國試行。據莫了
解,內地一般會將住院醫師當作專科醫生,因為規範化培
訓屬專科訓練。莫仲翹攻讀碩士時,須到心外科、呼吸科
等麻醉相關的科室輪流實習,畢業後的住院醫師資格試亦
會考核專科知識,但他自稱只是「半個專科」,他認為比
住院醫師高一級的主治醫師更有經驗,他現時也正準備投
考主治醫師資格,希望能增加專科經驗。
就內地的專科醫生資格能如何銜接本港醫療體制,香港
醫學專科學院在截稿前未有回應。
在主治醫師帶領下,他更曾參與麻醉風險分類等級達
三、四級的手術(六級為最高),以及癌症、先天性心臟
科、大血管等手術:「如果在香港,(醫院)可能會按層
莫仲翹(左)指,內地醫生的工
級安排我們做一些相對簡單的手術,(個人)發展便可能 作量與香港相若,不擔心回流後
難以適應。(受訪者提供)
會慢一點。」
莫仲翹認為在內地接觸的病例比香
港多,他更曾處理數名港澳居民的
器官移植手術。(受訪者提供)
大學線月刊 2021年11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