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身訂造 籌辦更人性化的喪禮

中式喪禮,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總是一副沉實棺木擺放在靈堂中央,素色花牌、淡白綾緞仿似是靈堂唯一佈置,氣氛沉鬱肅穆。近年不少家屬都希望為逝者舉辦別具特色的喪禮,新式殯儀服務也就應運而生,根據逝者和家屬意願度身訂造喪禮的儀式和擺設。有喪禮會以逝者的畫作佈置靈堂,更有人打破沉重氣氛,在靈堂內一邊茗茶、飲咖啡,一邊回顧逝者生前的點滴,逝者最後一程過得安詳之餘,來送別的親友亦更釋懷。

記者│黃俊浩  編輯│陳海欣 攝影│黃俊浩 美術│馮一芯

靈堂內品茶飲咖啡 親友圍坐聊天

成立於2013年的「毋忘愛」是一間提供殯儀服務的社會企業,主席范寧是一名外科醫生。20餘年的醫護生涯之中,他觀察到病榻上的病人大多都未與家人談及身後事該如何安排。

毋忘愛主席范寧相信喪禮可凝聚家庭和親友的愛。(黃俊浩攝)

范寧認為喪禮應是獨一無二的人生畢業禮,可讓親友回顧先人一生。喪禮其中一種意義是讓喪親者走出傷痛,故此亦應更人性化,照顧喪親者的感受和需要。范寧和團隊提供新式殯儀服務,會與家屬會面兩三次以了解他們對喪禮形式的想法,到舉行喪禮,過程需時約兩星期,價錢由約15,000元至10萬元不等,視乎場地及儀式而定。

過往有不少喪禮均讓范寧印象深刻。一位父親生前愛喝咖啡,在喪禮上他們按家屬意願,買來了連鎖店咖啡,親友就坐在靈堂裡一邊談天一邊品嚐咖啡,場面不如一般喪禮莊嚴肅穆。又有一對伴侶一同離世,他們生前經常一起行山,范寧就準備了雀鳥聲的錄音在靈堂播放作背景音樂。

范寧最難忘的一次,是為一位生前當過護士的婆婆籌辦喪禮。靈堂的一角展示了婆婆的遺物,當中有她當護士時用過的器具,讓親友都能感受婆婆生前有多熱愛這份工作。范寧更邀請了正生書院的學生,訪問婆婆生前摯友,拍攝並輯錄成短片在喪禮上播放,讓親友回顧婆婆的生平。婆婆鍾愛粉紅色,又愛品茶,他們就在靈堂內擺放了粉紅玫瑰和茶花盆栽,取代一般慣用白菊花、白玫瑰等砌成的花牌,還邀請茶藝師駐場,到場送別婆婆的親友就圍坐在靈堂內茗茶閒聊。

讓生者得安慰 讓逝者有尊嚴

籌辦人性化喪禮,還有「愛百合」,由吳思源於2013年創辦。此機構主要籌辦基督教安息禮,療癒喪親者的心靈,收費由五萬到二三十萬不等。從事輔導工作的吳思源投身殯儀行業,原受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啟發。戲中男主角是為逝者清潔身體、化妝的禮儀師,他一絲不苟對待屍體,令吳思源領悟到原來喪禮也可以很優雅的,不一定是一片死寂。吳思源指「愛百合」重視逝者的尊嚴,當坊間大多用類似竹簍或鐵箱把屍體從殮房搬去靈堂或教堂,他們每次在安息禮前,則會準備一副小棺木安放及運送屍體,表達對逝者的重視。

愛百合牧養總監吳思源也會為沒有信仰的逝者舉辦無宗教儀式的喪禮。(黃俊浩攝)

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的男主角亦曾說︰「世界上有甚麼工作,比起我們讓屍體回復溫暖,使其家人得到安慰,更加有意思呢?」吳思源認為現時安息禮儀式太規範化,離不開指定的唱詩、讀經及講道環節,未能讓家人表達對離世親人的情感和懷念︰「喪禮的主角是死人,但出席的是生人。」他希望家人可以主動提供對安息禮的意見,例如在安息禮上加入兒孫獻唱環節,或讓親友畫一幅畫放在靈柩裏,隨逝者一同火化。

談到最深刻的,吳思源曾經為一名80幾歲的伯伯舉行安息禮。除了傳統儀式、邀請家人上台述說先人生平之外,吳思源也問伯伯家人借來他生前的相片,用相片製成一本具特色的場刊送給親友,又將伯伯的墨寶印刷在場刊上,以紀念他的一生。而在獻奏方面,他們也一改頌唱聖詩的儀式,安排了詩班獻唱他生前喜愛的歌曲《You Raise Me Up》。

 繼續閱讀:

氣球佈置兒童喪禮 助父母走出喪子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