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粉嶺北馬屎埔村、石湖新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村村民組成的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成員區晞旻從小已居住於馬屎埔村,她批評政府從不會到村裡通知村 民有收地發展計劃。發展計劃的消息及第一、二階段的諮詢會,村民都是從社工口中得知。兩年前搬進馬屎埔村的另一成員卓佳佳說:「(村內)連一張『街招』都 沒有。」
路德會是紥根於粉嶺北地區的社工機構,透過政府資助推行「石湖社區發展計劃」,服務當地的六條非原居民村落。中心主任胡偉雄指,政府所諮詢的持份者 全是團體或註冊機構,如鄉議會、區議會等,卻不會個別通知街坊。由於路德會是註冊團體,獲政府通知後主動向各非原居民街坊發放消息,村民才知悉計劃。
即使知道有發展計劃,村民想參與諮詢仍是波折重重。卓佳佳批評,牽涉整個東北發展的計劃,政府的諮詢文件卻只可以在遠離受影響地區的沙田及北角領取,居民根本難以索取重要資訊。坪輋/打鼓嶺區也遭遇相近情況。李葆恆批評,無論政府或鄉委會都沒有就諮詢計劃通知居民。她憶述八月初有居民到規劃署理論:「為什麼這區所有居民完全沒有諮詢文件,唯獨鄉委會有兩本?」有關職員最後要居民先作登記,才肯派發文件。
面對居民投訴,署方回應指已透過多種渠道向公眾發放資料,包括在北區、沙田及北角政府合署設置展板及提供諮詢文件供居民索取,同時透過網頁發放計劃資訊,以盡量廣泛接觸各持份者。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教授黃偉豪表示,即使受今次事件影響的非原居民多沒有土地業權,但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指引,依照諮詢的國際慣例,政府需諮詢所有受影響人士及與事件有利益關係的人士,包括非原居民甚至是全港市民。而現時的諮詢過程並不足夠讓市民表達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