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165 Ubeat
P. 57

曾經風光過









             收費                                                       的路走盡











             1993年10月·31日有線電視開台,參照美國CNN的24                  援,最高峰時期有近7-8隊記者到災區採訪。他憶述,
         小時新聞,開創全球首個24小時廣東話新聞台,打破香港                         一班記者每日需要步行數小時,路經泥石流和種種惡劣
         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即只在晨早、午間、傍晚和晚間時                          環境,深入災區進行記錄,再繼續步行數小時出去到
         段播新聞。24小時新聞台,讓觀眾可以隨時收看,從採訪                         有訊號的地方,在夜幕下將報道傳送回香港,十分敬

         和製作到播出,整個流程改變了香港的傳媒生態。「甚麼                          業。不論前線還是後勤,新聞部上下互相支援和呼應
         時候有新聞,甚麼時候就有直播」成為本港新聞新常態。                          汶川地震採訪工作,那番情景,令趙應春甚是難忘。

             有線前執行董事趙應春回憶起剛開台時「錯漏百出、
                                                            有線中國組「落地」報道
         裙拉褲甩的事多得很」。記者與攝影師都是二十出頭的年
                                                            與內地人民同悲共喜
         輕人,互不認識,加上經驗不足,各部門間磨合生澀,步

         步維艱。不過在趙應春看來,正是這一批奔跑在前線的青                              「有線新聞有相當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有線中
         澀主力,撐起了「有線電視」的品牌。                                  國組前首席記者,現為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
                                                            權如此說。在他看來,觀眾心中的有線新聞是很「實
             一路走來,有線新聞素有「快樂新聞部」之稱。這
                                                            淨」與「靈活」的,在求真、敢於報道敏感題材的同
         種快樂,不但基於「走在事實最前線」的專業追求,
                                                            時,亦有充滿創意的報道手法與各有專長的新聞組別,
         還有整個有線相互照應的氛圍。趙應春回憶起在任期間
                                                            例如深入偵查的《新聞刺針》,報道中國內地新聞的
         最引以為傲的,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報道。從中國
                                                            「有線中國組」,關注樓市的《樓盤傳真》等等。
         組、港聞、突發,到財經,甚至體育部都撥出人手支



                                                                                          大學線月刊 2023年4月      57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