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165 Ubeat
P. 55

城市觀察員 記錄舊事物 尋找新定位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郭斯恆也是一位「街頭觀察員」。他指考現學是一個介乎民
          族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從下而上了解社會,唯有觀察平民生活,才能發現一個地方的獨特性

          及城市的生命力。比起一式一樣的商場,他更喜歡舊區的活力——在這些地區,公公婆婆大聲交
          談、居民到籃球場上晾衣服、在天台晾曬蠔豉等。

             郭斯恆亦留意到,城市觀察者的數量變多。他認為原因之一是科技發達——以前主流媒體壟斷
          了圍繞社區的討論,塑造出單一的社會文化、身份定型,而現在人們更易分享與獲取資訊,人人
          也可以像記者般記錄城市,讓傳統媒介的影響力變得有限。如上一輩的共同回憶使他們對獅子山

          精神有強烈的感應,當下年輕人則無法與其建立文化連結。

             同時,年輕一代面臨太多複雜的事情,「走又走不到,政治上沒有發言權。不但難以向上流
          動,還不可以『躺平』(指年輕人厭倦高壓競爭的環境,選擇無欲無求),更被上一輩批評和否
          定。」加上社會運動、政治氣氛轉變等因素,香港和年輕人都處於一個過渡期,對自己和城市的
          定位十分模糊。而在資訊碎片化的當下,他們較難建立以某一符號作為香港文化的共識,所以唯
                                            有透過實地考察街頭,扣連對社區實體化的聯繫,


                                            「尋找自己獨有的一個香港故事。」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郭斯恆的辦公室堆
                                           滿從藥鋪收來的木製門板及招牌等舊物件,他表示
                                           收集舊物過程中,可以透過與物主的交談瞭解過往
                                           的城市生活。 (甘沐青攝)








             他認為,雖然大家觀察的對象和心態都不一樣,但
          最後殊途同歸——以自己的力量重塑城市面貌,尋找屬

          於香港和香港人的定位和價值。





















                                                                                          大學線月刊 2023年4月      5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