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159 ubeat ebook
P. 61

「(當時)在急症室等上病房至少要一兩天,                               「我要一次過處理發燒但未懂說話的嬰孩、無
          我們一定要有這個打算(病人過身)。」                                 法用中英文溝通的難民、臥病在床沒人陪診的老人
                                                             家,在牌面上(病情)真的不分上下,要仔細逐個
             任職急症室醫生六年的家雋指出,每日因新型
                                                             看一次才能有初步決定。」
          冠狀病毒而死亡的個案,大部分都是在病房惡化,
          但亦有很多是一直上不到病房,最終在急症室範圍                                醫生看症的時間已不夠,更必須處理大量文件
          死亡。                                                工作。同時,為防止被傳染,處理病人的步驟亦較
                                                             以往繁複,除了出入不同範圍需要更換防護衣,所
             他解釋,在第五波爆發初期,急症室仍能保持
                                                             有使用過的地方和用具均需要消毒。此外亦因病人
          在半小時內接見病情較嚴重的患者。但後來,由於
                                                             數量倍增,抽血或X光報告等亦需花費更長時間,故
          陸續有急症室醫生和護士確診,加上各區院舍均有
                                                             在判斷病情上有一定難度。
          爆發,即使同事已盡力作出分流,要求非感染新冠
          病毒、非嚴重病患的患者,以及確診但無病徵的患                                「好運的,在(到急症室)十多小時後,報告
          者回家,但醫院病床供應依然十分緊張。                                 出來時就發現(情況惡化),不太好運的,就在護
                                                             士走到病人旁邊的時候馬上通知醫生急救或者直接
             家雋指,急症室的病人平均要等候約三至四小
                                                             宣布死亡。」
          時才能見到醫生,某些醫院如廣華及仁濟等則要等
          候十小時或以上,高峰時期,更試過有病人在急症                                面對病人離世,家雋表示心情難免感到低落,

          室等候六天,才獲安排送上隔離或普通病房。由於                             亦慨嘆愈做愈辛苦:「一個病人在自己手上突然惡
          一次過要處理眾多病人,家雋坦言有時花在重症患                             化到死亡那一刻,感覺一定是最差。」作為醫生,
          者身上的時間比輕症患者更少,因為在漫長的等候                             他亦只能盡力拯救眼前的病人。

          隊伍中,根本沒法估計誰會先惡化。





                                              第五波疫情重大事件(截至2022年3月14日)































                                                                                     大學線月刊 2022年4月           61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及各大傳媒報道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