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李凱怡 記者│宋知羲 鄭秀君
你還記得上一頓飯,口中殘留的味道嗎?
若然你的答案是不記得,甚至連上一頓飯吃過甚麼、食物的名堂,都已經在腦海中消逝,這也許不是你的錯。只是大家已經習慣把「進食」當作一種生存的必要程序,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還記得,那道鮮茄海鮮意大利飯,海蝦表面煎香,入口鮮甜;墨魚傳來海水的味道,新鮮爽口。還有那道黑松露雜菌闊條麵,菜式還未送到餐桌,遠遠已飄來黑松露的幽香;還記得,送上菜式的侍應都帶著手套,放下盤子時不忙調整好方向和角度,摸摸碟邊,原來是熱騰騰的;還記得,這一切並不是發生在高級餐廳或酒店,而是在推廣「慢食文化」的餐廳裏。
「慢食」與「慢煮」
「慢食文化並不單指進食得比平日慢一點的意思。」Palco Ristorante餐廳的負責人及主廚劉銘佳表示,在慢食文化中,「慢食」和「慢煮」的態度一樣重要。他解釋,「慢食」是指進食時放慢節奏,欣賞食物的味道;「慢煮」則指低溫烹調,需時較長,但更能保留食物的水份,而且更容易掌握食材剛熟透的一刻,把它送到客人嘴裏,保持食物的原味和最高的營養。
廚藝興趣 由卡通片開始
問及開設慢食餐廳的原因,劉銘佳笑言:「全靠睇卡通。」他四歲時,看到卡通人物為了令冷麵更彈牙,會用風扇把剛煮好的冷麵吹乾。這個方法在他的腦海中植根。小時候不夠錢買冷麵,就用價格較便宜的印尼撈麵,煮熟後用風筒吹,達至「風乾」的效果。完成後一試,發現果真成功,那種快慰烙印心中。加上他的祖母當時作為「伙頭」,負責處理十多人的伙食,他從小便幫忙到街市搬運食物,接觸不同食材。
慢食注重烹調方式和食材選擇,劉銘佳就是靠著小時候的創意和生活經驗,漸漸增加對食材的認知和興趣,最後開設一間以慢食為主題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