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工作假期──互惠生

編輯│鄭靖而 記者│曾曉渝 攝影│鄭靖而

人在異鄉,她需要照顧家中小孩,幫忙簡單家務,但她不是家傭;她會與寄宿家庭一起出遊和慶祝節日,但她不只是文化交流生。這個另類的家庭成員,名叫「互惠生」(au pair)。

照顧小孩 換取免費食宿

藝術系五年級生庾穎妍2014年停學一年,持工作假期簽證到愛爾蘭,期間從事過不同工種,後來進入寄宿家庭當互惠生,體驗真實的文化。她透過網上中介平台找到一個愛爾蘭家庭,雙方經電郵及視像通話互相了解後,就正式入住,展開互惠生生活。

庾穎妍的愛爾蘭寄宿家庭曾在其社區中心舉辦籌款晚會,她與當時的愛爾蘭籍舞伴Christian成為朋友,Christian來香港旅遊時,二人更特地相約敘舊。(鄭靖而攝)
庾穎妍的愛爾蘭寄宿家庭曾在其社區中心舉辦籌款晚會,她與當時的愛爾蘭籍舞伴Christian成為朋友,Christian來香港旅遊時,二人更特地相約敘舊。(鄭靖而攝)

她的主要工作是照顧四個6至14歲的小朋友,當他們的玩伴,也需預備早餐、做簡單家務如掃地,待傍晚6時多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就大致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是自由時間。如是者,她每周會得到100歐元的零用錢,即大約港幣800多元,亦可享免費食宿。她亦會趁空餘時間參加活動,認識其他當地人。

「互惠生」(au pair) 一詞源自法語,有平等和互惠之意,即家庭跟互惠生之間是平等關係,互相交流、各取所需。互惠生算是工作假期的一種方式。一般「打工換宿」可能只會住在工作地點,互惠生卻會融入當地家庭,幫忙照顧孩子、負責簡單家務,感受當地人的生活。互惠生會至少逗留半年至一年,某些國家容許延長停留期限,每周工作時間大約30至45小時,但實際時數要與寄宿家庭協議,同時各國對互惠生有不同政策,或會列明工作時數等規定。

這種交流方式在西方相當流行,部分國家甚至會為互惠生設立專用簽證,歐洲理事會 (Council of Europe) 更有協議保障簽訂國的互惠生。互惠生通常會使用社交媒體群組或中介網站尋找寄宿家庭,然後申請工作假期、學生或專門簽證。找到適合的外國家庭和申請到證件後,就可前赴該國並入住家庭,感受當地文化或學外語,同時靠著輔助家務換取零用錢,亦可選擇是否寄宿。

文化交流 互惠生應主動融入

庾穎妍的寄宿家庭邀請她一同慶祝聖誕節。(受訪者提供)
庾穎妍的寄宿家庭邀請她一同慶祝聖誕節。(受訪者提供)

互惠生不是家傭或保母,而是家庭一分子。在愛爾蘭當互惠生的的庾穎妍說:「很多家庭只為了找個照顧小朋友的傭工,但自己很幸運,找到一個真的想要文化交流的家庭。」她的寄宿家庭會帶她出遊和慶祝節日:「萬聖節也會帶我一起去拿糖果」。

要融入異國家庭,殊不容易,庾穎妍用了兩個多月磨合。她有多年任畫班導師經驗,習慣跟小朋友相處,但面對家裏四個小朋友也有難度。她的秘訣是用食物打破隔膜,更為他們訂購香港零食。她認為互惠生有義務,努力並主動去融入家庭。八個月以來,她與家庭成員相處融洽,有任何需要都會跟對方溝通:「例如我想到外面上興趣班,可以直接提出,跟他們討論時間安排。」

庾穎妍把在愛爾蘭當互惠生時拍下的相片放上個人網頁,與人分享她當時的生活。(網頁截圖)
庾穎妍把在愛爾蘭當互惠生時拍下的相片放上個人網頁,與人分享她當時的生活。(網頁截圖)

庾穎妍當互惠生八個月,期間透過照顧家庭的起居飲食而深入認識到愛爾蘭的文化,與家庭成員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離開前,小朋友還特別學了中文字,親手寫卡片送給她。現在他們仍會保持聯絡。她笑說:「小朋友有時還會跟我視訊通話,即使我們其實沒有很多話聊。」

旅居英國的台灣媽媽Cheryl也曾聘用互惠生,同樣重視文化交流:「煮好晚餐、家中看電影也會叫她一起。不要把一堆家務看成是特別分派給她的工作,其實那本來是自己在家也會做的,只是我們現在比較忙,她成為協助我們的角色。她是來加入我們家庭的。」

她分別收留過法國和台灣的互惠生,希望小孩可以接觸不同語言,見新臉孔不再怕生。她指互惠生在歐洲很普遍:「就像你們知道的外傭一樣。如果我跟外國朋友提到想請人看顧小孩,他們第一個反應都說『就找au pair或保母啊!』」

繼續閱讀:

合約保障雙方 不能忽略細節

詳細討論工作細節 選擇家庭不應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