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生意 由上一代開始
橫越維多利亞港,經過蘇豪區,走進荷李活道一棟戰前建築大廈內,就會看見同樣經營超過半個世紀的涼茶舖「公利真料竹蔗水」。
「上一代就要由新界推蔗出來,只有一條小路,一輛(木板)車。」老闆徐惠媚,人稱崔太,接管涼茶舖已二十多年。她說上一代人在新界有田有地,用來種蔗並運出去賣給別人,後來才自己開店。
涼茶舖裏的一椅一桌都反映着久遠的歷史。崔太說,以前的人思想保守,由於龜苓膏是清毒素,怕別人說他去滾,通常要躲在一旁吃;以前涼茶舖有唱片機、電視,玩樂消閒都在涼茶鋪;以前「娶老婆」是件困難的事,涼茶舖會有不少單身的客人。
跟著時代的腳步
時代轉變,「公利真料竹蔗水」也由早期的蔗汁舖,變為涼茶舖。老闆娘崔太說:「每一次加租都要想一種新鮮的東西出來」,全港首創的蔗汁糕就是其中一種。看看店內的幾個冰櫃就知道,現在的公利不再獨沽一味。
家庭式經營
涼茶舖經營至今六十四年,大小事務都由崔家上下包辦。崔太負責招呼客人;崔生專注調製新鮮的竹蔗汁;兒子準備繼承衣缽,在灣仔開設分店。她認為只要是一家人合力經營:「食粥食飯都開心」。
涼茶舖的價值
曾出版《街坊老店》、《香港葫蘆賣乜藥》等書籍的資深攝影師、文化研究者吳文正指出,涼茶最矜貴的不單是療效,而是心理上的慰藉。以他光顧「公利真料竹蔗水」為例:「其實一半是喝那懷舊的感覺,一半才是那杯東西」。他形容舊式涼茶舖就像「生了一條根在那棟建築物上」,幾代人的集體回憶都在那個地方。無論是人在異鄉,把濃烈的思鄉之情寄托在一碗涼茶上,又或是以喝涼茶,緬懷過去,其功用已遠超藥效所能帶出。難怪當年「東莞佬涼茶」的老闆,就算大廈被拆也立刻在附近買舖位。
涼茶舖對於我們來說是香港文化,是舊日歷史的見證,但對於黃生和崔太一家,卻是承繼祖業、維繫家人的畢生責任。傳統涼茶鋪之所以讓人緬懷過去,並不單單因為它的裝修和擺設,舊日的這份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維繫,相信只能在這裏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