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訓練營 嚴苛手法惹爭議

編輯│黃碧文     記者│洪寶瑩 鍾穎雯 曾德龍  攝影│本文所有相片由受訪者提供,請勿擅自使用

社會愈來愈注重學生的多元發展,學生不能再如上一代般,只坐在課室裡「死讀書」。於是,除了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不少學校更會安排不同級別的學生參加形形色色的訓練營,有的甚至會聘用坊間的專業訓練機構,於營內代執教鞭,務求學生在知識以外的領域有所提升,如領導才能、紀律及情緒智商等。不過,部分保良局屬校所舉辦的「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其訓練手法卻惹起爭議。

推行成效佳 進一步向外推廣

本文所有相片由受訪者提供,請勿擅自使用

根據保良局官方網站所載,計劃自二零零六年及二零零八年開始分別於屬下中學及小學全面推行,至今舉辦共二百六十一個營期,屬校參與人數多達三萬一千人。訓練營由各校方及「導航訓練中心」共同籌備和策劃。由於局方認為計劃成效顯著,當局更於二零一零年一月正式成立「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計劃,將訓練營進一步推廣至屬校以外的學校及單位。據悉,負責訓練的「導航訓練中心」亦成為其轄下部門。

訓練營一般歷時四日三夜,對象多為中三至中五的學生。校方每年會安排某一級的全部學生於正常上課日子入營,並將它定為正規課堂的一部分,無故缺席的學生會被視作曠課,老師並會個別輔導不願意入營的學生,勸籲他們參加。

強調紀律服從 集體負責增團結

據曾參與訓練營的學生透露,營內一般有五至十名由「導航訓練中心」派出的教練,負責帶領學生進行四日三夜的活動。營內十分注重學生的紀律,學生要對老師及教練服從及有禮。光是打招呼已有一套規則──每次遇見教練及老師,全班同學都必須衝去他們面前一起大聲打招呼:「一二三,(陳)老師早晨!」。保良局董玉娣中學中五學生羅同學去年入營,他記得:「叫得不夠快、不夠大聲,教練都會罰你做掌上壓。」此外,在吃飯時間,同學要幫教練及老師盛湯盛飯及「按摩」,以表尊重。

另外,訓練營會以班作單位進行比賽競爭,希望加強班內團結,而且做甚麼都是全班一起做,包括受罰。同樣來自董玉娣中學的中五學生梁同學憶述「行石澗」的環節,各班要組成人鏈,鬥快合力讓所有同學攀上石澗。不過由於她的班在八分鐘內仍然未能完成,結果被教練責罵,當場撕爛班旗:「那時候差不多全班都在哭,因為他們一直鬧我們,叫我們望著周圍的樹,然後罵『你們和樹木有甚麼分別?』」而鄰班的劉同學表示自己班同樣未能在時限內完成,結果被罰浸在水池中反省:「教練說那個叫『廢人池』,是給廢人下去的,我們在裡面站了十五至二十分鐘。教練要我們想想自己有甚麼條件能夠繼續走下去。之後就等一些熱血的同學走出池,站出來向大家說為什麼大家會輸,同時向教練保證會加強團結,讓他知道我們是有能力繼續走完(石澗)的。」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的中六學生陳同學同樣於去年入營,在「行石澗」的活動中有相似的經歷。他記得自己班在第一關已經不能通過,結果全班也被罰浸在一個湖中:「整個人蹲在湖中,(湖水)浸至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