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 助考生備戰文憑試

DSE Wiki 一站式答案數據管理

在DSE Wiki作答選擇題試卷後,程式會顯示各題題目難度和正確答案,而圖中綠色圓圈代表學生該次成績對應為文憑試第一級。(手機截圖)
在DSE Wiki作答選擇題試卷後,程式會顯示各題題目難度和正確答案,而圖中綠色圓圈代表學生該次成績對應為文憑試第一級。(手機截圖)

為備戰公開試,幾乎所有學生都會操練歷屆試題。曾任中學教師的曾寶霆,受教學經驗啟發,設計了以文憑試學習為主的手機應用程式──DSE Wiki。他認為學生不斷操練試卷,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往往事倍功半,這程式能協助學生做好成績管理,針對弱項作出改善。

DSE Wiki目前集合了數、理、商科,合共六個科目,由2000年起的會考和文憑試的選擇題及長題目題解。在選擇題方面,程式將歷屆題目按所考核的概念分類,學生只須將答案輸入程式內,程式便會自行分析學生在各個範疇的強弱,以便學生對症下藥。另外程式亦會記錄所有用家的答案,藉此計算整體用家的答對率,讓學生比對自己在所有學生中的水平。而在長題目方面,由於手機難以自動批改答案,目前只提供由現職或退休老師撰寫的參考答案及題解。

「學生覺得自己成績好與否,都是看分數高低。但沒有人告訴學生,考試拿80分,80分背後代表甚麼意思?」曾寶霆認為,就算學生將同一份試卷重複做三次,都未必能有系統地分析自己在哪個範疇犯最多錯誤,使用DSE Wiki,學生便能根據自己的長短處分配溫習時間,提升溫習效率。

現時,DSE Wiki大約有六千至七千名活躍用戶,即每日也會用這程式,當中數百位屬於付費用家。免費版用戶仍可以透過程式分析自己的強弱項,但每日最多只可查看五題答案,若不想受限制,就要每科支付年費88元,便可一年內任意查看該科目的答案及數據。

政策所限  不設題目

曾寶霆承認,程式只提供答案,不能提供歷屆試題,意味考生要自行準備題目,或減低使用意欲。(江晉瑩攝)
曾寶霆承認,程式只提供答案,不能提供歷屆試題,意味考生要自行準備題目,或減低使用意欲。(江晉瑩攝)

不過曾寶霆承認,程式只提供答案,不能提供歷屆試題,意味學生要自行準備題目,或減低學生的使用意欲。他批評考評局不肯開放試題的版權,亦不容許其他人同時展示問題及答案,在現今智能手機興盛的年代,考評局的政策是「落後於形勢」。為改善「有答案,無問題」的情況,曾寶霆計劃在新學年,推出自家練習題,自給自足,期望公司在未來兩三年回本。

中六學生湯漢琛在準備公開試期間,經常使用DSE Wiki。他認為程式方便易用,出外溫習不必帶「磚頭書」(坊間的試題答案書),亦可以查看公開試各等級的分數分界點,惟有時覺得成績預測得不太準:「2007和2008年會考題目特別淺,明明我數學科平時只有第4至第5級的成績,但它預測我有5*或5**。」

發展有潛力 仍難取代線下教育

雖然近年教育產業開始進軍流動網絡,但Snapask和DSE Wiki的創辦人都認為應用程式不會取代線下教育。余佑謙解釋:「雖然網上教學可以減省成本,令學生更有效率學習,但始終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體驗。」他認為線上和線下都需要找方法共存,多於互相取代。

曾寶霆則表示,香港學生仍十分依賴補習老師,應用程式難以取代補習:「我們的定位從來不打算取代補習,反而是幫助補習社和學生,令教學更暢順。」他希望將來與補習社及學校合作,由校方提供試卷,他們負責分析學生成績,互惠互利。

專家:宜作參考不宜盡信

吳迅榮教授提醒同學,教育應用程式只宜參考,不能盡信。(江晉瑩攝)
吳迅榮教授提醒同學,教育應用程式只宜參考,不能盡信。(江晉瑩攝)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授吳迅榮表示,雖然教育產業發展至手機應用程式是一個趨勢,但學生在使用相關產品時應有所警惕,程式所提供的答案並非百分百準確,只能作參考,最好是運用「三角檢視法」,即參考程式之餘,亦要拿其他同學、補習社的答案對比,甚至去問學校老師:「學生單單相信應用程式,就是放棄其他方法的可信性,這是你要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