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陳子曄 記者:鄧曉晴 陳可童 攝影:陳子曄 鄧曉晴 陳可童 黃嘉希
「叮叮」,自一九零四年起,電車駛過的聲音一直伴隨港人的成長,電車在一百一十年來見證著香港無數的變遷。從六、七十年代的光輝歲月,到因新興交通工具出現險被淘汰,電車依舊晝夜穿梭於繁忙的港島東西。面對競爭,百年電車亦需轉型,再繼電車傳奇。
電車輝煌年代 工人忙個不停
現任職電車職工會會長何志堅(堅叔)於一九六九年任電車售票員,後於一九七二轉任電車司機,在電車上工作了二十個寒暑。他聽前輩說過,電車於一九四一年,日軍侵港初期曾經停駛,由於電車當時為香港主要的交通工具,為了安定民心,日本人便找電車工人重開數條行車線,因當時沒有足夠米糧,故電車工人要求管理層以米糧替代薪金。日本戰敗後,電車於一九四六年恢復正常行駛。當時香港經濟逐漸恢復,電車在六、七十年代踏入最輝煌的時代。堅叔憶述自己入行初期千里迢迢上早更的情景,當時仍未有紅磡隧道,住在牛頭角的堅叔要凌晨兩時半起床,即使天氣冷得只有攝氏三、四度,堅叔都要在天未亮時從住所趕到尖沙咀碼頭乘坐頭班俗稱「嘩啦嘩啦」的小電船過海,然後轉車往銅鑼灣羅素街的電車廠上班。當時約有三分一司機不是住在港島區,每天早上都要跟堅叔一樣,趕搭「嘩啦嘩啦」上班。電車作為那時港島區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司機一分鐘也不能遲,否則就會立即受到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