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另覓出路再續百年傳奇

一百一十年電車 覓新出路

113tram photo3
有不少年輕的新人喜歡在電車上舉行婚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面對乘客下跌,電車積極尋找交通服務以外的新出路。一九八五年,電車公司推出了電車派對服務,香港電車公司總經理Emmanuel Vivant認為此舉能吸引更多客人。 無國界義工組織於二零零四年起租用派對電車,讓一眾長者可以在電車上舉行婚禮,為無國界跨世紀婚禮錦上添花,亦有不少年輕新人選擇於電車辦婚禮,香港婚禮管理協會副主席張仲瑜指:「新郎新娘一聽到在電車上行環保婚禮都十分雀躍。」電車一路沿著路軌走,一對新人邊揮手,邊接受沿途路人的「恭喜」。電車走一圈,新婚夫婦也載了一圈祝福。租用電車辦電車派對愈來愈受歡迎,次數由零八年的六百多次增至一二年的一千多次,五年間增長近兩倍,此新出路雖沒有為電車公司帶來龐大收入,惟電車角色的轉變亦是吸納新客人的方法之一。

 

電車迷聯手 延電車百年回憶

二零一二年,香港電車迷會會長李俊龍在山頂廣場創立香港電車文化館,希望有更多人認識電車,他認為電車猶如親人知己,是生命中不能或缺的角色,故此不想它消失於時代變遷裡。李俊龍媽媽分享道,「小時候兒子一哭,我就會抱他落街,他聽到電車的『叮叮』聲和『轟轟』聲就不哭了!」

113tram photo4
李俊龍指香港電車文化館的鎮店之寶是一張五十年代的藤木坐椅,館中還有仿五十年代的車廂場景,供訪客拍照留念。

李俊龍自此便與電車結下不解之緣:孩童時坐電車經過西環時害怕掉進旁邊的海;之後趁媽媽買菜,偷看銅鑼灣時代廣場前身— 前電車總廠;少年時拍攝電車照片、用軟間尺、膠片和牙簽自製電車模型;長大後利用互聯網於零六年成立電車迷會作交流的平台,隨後積極搜集零碎的電車收藏品和歷史資料。

創立了香港電車文化館後,李俊龍一家三口都以身支持,媽媽幫忙看舖,爸爸偶爾幫忙收貨送貨。電車不但行於港島,也穿梭於李家兩代人的生命之中,「叮叮」發響,聲音同時傳到其他熱愛電車的香港人心中。

透過電車迷會,李俊龍認識了九十後電車迷梁希賢,與他交流拍攝電車的心得。梁希賢上學寧願繞路也希望爭取更多見電車的時間。他坦言:「我未見過電車最輝煌的時代,但我被電車的較慢速度所吸引。這種慢,讓我慢下來細看不同地區的人和事。」對他來說,坐整程電車可看到一個小小的香港,途經的金融區、舊區、購物區、住宅區彷佛是香港的縮影。三十六歲的葉琳昌知道李俊龍是館長後,主動問他有否興趣在電車文化館內擺放和寄賣手製作品,例如紙電車模型和包含電車元素的座枱年曆,讓電車「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