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新聞獎「傑出表現獎」得主劉進圖是極少數具律師執業資格的新聞工作者,他說因為讀大學時曾兼職擔任李柱銘的議員助理,接觸過立法局及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及至八九年從英國畢業回港時,正值香港多事之秋,讀書時已十分活躍的他便毅然投身新聞界,希望見識大時代的變遷。正好《信報》又能提供空間給愛思考辯論的他,於是一做經年,愈做愈有興趣。
劉進圖於「中大新聞獎」的參選作品主要分析《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深入淺出地為讀者解構了立法建議對新聞自由的影響,獲得「傑出表現獎」,實至名歸。 在《基本法》廿三條的立法爭論中,劉進圖曾研究「煽動」、「叛亂」及「洩露官方機密」等嚴重影響新聞及資訊自由的法例,他更參考海外相關法例,協助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起草意見書,提出立法建議,並積極參與該會的廿三條游說工作,及多次與保安局及律政司官員辯論立法內容。 除了報道「廿三條」立法表現出色外,其實劉進圖也一直擅於運用他的專業法律知識,協助服務性機構及新聞界提升專業水平。他曾任報業評議會執委會委員,負責處理投訴、執行專業守則及研究新聞法規。
法治與傳媒
劉進圖多年來致力提高業界專業操守,他認為香港傳媒在高度商業化的環境中運作,固然有不少流弊,例如低俗化及煽色腥等,但同時商業化也是新聞自由的支柱,問題是如何從中取得平衡。 近來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處繼《中大學生報》風波後,又有書展禁書風波,引起不少社會爭議,修讀法律出身、又是基督徒的劉進圖認為,這是道德與法律之間的一個磨合過程:「二零零六年初,近乎色情的雜誌封面充斥市面,開始時審裁處只是機械式地以不露點為界線,尺度寬鬆。」 後來,市民及家長投訴日益激烈,令政府醒覺必須加強執法。「至二零零七年中,執法又有過嚴的跡象,例如將書展中印有希臘神話雕像的作品評為不雅是失策的,但這不代表法律有問題。」他不擔心言論空間會因此收窄,當執法過嚴的時侯,社會人士便會對不合理的情況有所反抗,此乃成熟的公民社會情況:「就像鐘擺,在兩個極端之間找尋一個平衡點,只要加強培訓執法人員就可以了。」 《明報》在處理《中大學生報》風波時也受牽連,劉進圖表示:「《中大學生報》以文字描述及探討性是對社會道德的一個衝擊。現時淫褻及不雅物品有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不雅不再只是傳統的裸露圖片,也涉及文字及圖片背後所帶出的意識。」歌星鍾欣桐遭偷拍的案例正正與意識不良有關,劉進圖認為此乃社會道德的界線,需要大眾多作思考。
新聞獎要以人為本
他希望「中大新聞獎」可以作出改革、創造特色,不以新聞作品優劣作為頒發原則:「現時社會上已有很多以評審作品為主的獎項,這些獎當然有意義,可以鼓勵記者報道更多有質素的作品,提升攝影或寫作技巧,但除了作品「選美」,我認為應該設立更多以人為對象的獎項,以獎勵一些長期致力於培訓新聞人才及維護業界操守的人,他們的專業水平絕不低於做出精彩報道的人。」劉進圖希望新聞獎項可以提高專業操守和培訓更多人才,而獎項花落誰家不是最重要的。 劉進圖在傳媒行業十八載,今年夏天舉家遷到北京居住兩年,這個決定可以說是為妻女而下的:「我的太太在貿易發展局工作,對中國事務十分了解,希望可以駐京工作,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當然支持。」他也認為遷居北京對他的女兒有利:「我的女兒在香港讀國際學校,到北京同樣有國際學校,適應不會太困難。北京之行更可以擴闊她的視野,加深對中國的認識。」 另一方面,劉進圖到北京仍會繼續為《明報》工作:「朋友笑說我此行像中年再培訓一樣,要重新適應普通話和當地文化,消息來源也需要重新建立。」 雖然未有具體的工作計劃,他對北京之行已滿懷期待:「未來兩年,中國會有不少大事,例如中共十七大和奧運,我希望可以參與這些報道,加深對中國的認識。」劉進圖認為香港與中國愈來愈分不開,經濟發展更是唇齒相依。他一直負責港聞的社評,對中國事務了解不深,北京之行,正好可以讓他迎接挑戰,發展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