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154 ubeat ebook
P. 28
黑,一些「飛仔」(不良青年)就失去耐性,喊「回水 戲院迷你化 觀眾變得內歛
(退錢)呀,回水呀!」有些觀眾則會發出噓聲。 1985年,娛藝院線( UA Cinemas) 首度在香港引入美
式的多影廳迷你綜合戲院,慢慢取代只有一個影廳的舊式
戲院。從七十年代開始上戲院的影評人馮家明,見證著大
戲院變成迷你戲院。
家明在七十年代時住在新蒲崗的東頭邨,經常步行
15分鐘至麗宮戲院看電影。他還記得4歲時第一次看電影
《大白鯊》,在觀影後留下陰影:「我真的不敢游泳,一
落水我就會喊叫。」
麗宮戲院於1966年開幕,是全港史上最大的戲院,全
院座席多達3,000個。他憶述此戲院比較「市井草根」,
康哥在懸掛八號風球時,在風雨下撐著雨傘,走路去蘭宮戲院看
《賣命小子》。(林玉霞攝)
環境較骯髒。院方因有老鼠出沒而養貓,他更曾目睹一名
康哥亦提及舊式戲院的手畫海報,不同戲院有不同版 母親抱著兒子在走廊盡頭如廁,使尿液流向走道。
本,會張貼在戲院內外,外牆亦有大型手繪電影廣告畫,
上面寫了戲名及放映場次:「這樣人們在遠處已可看到今
日上映《猛龍過江》。」這些廣告畫最初只手寫戲名、導
演和演員名字及放映場次,及後演變成巨型畫作。隨着戲
院迷你化,加上電腦噴畫技術日益先進,廣告畫行業日漸
式微。根據政府新聞網,全港戲院至2000年棄用手繪廣
告畫,手繪廣告畫的年代正式結束。
全港最大的麗宮戲院在1966年8月開業,有三千餘座。
(資料來源:1966-08-17 工商晚報)
1985年起戲院開始迷你化,看電影亦逐漸變成高檔
享受。戲院變得講究,觀眾重視觀影體驗。地上滿是花生
殼、蔗渣的戲院變得乾乾淨淨;木座椅換成包絨座椅;戲
院外的小販檔變成戲院內的小食亭;反應熱烈的觀眾變得
內歛,不會再有人拍手、說話,連電影開場前的畫面也是
提醒觀眾保持安靜。
但家明感嘆始終在大戲院看戲,觀眾較多,感染力會
較強,是戲院神秘的魅力:「如果自己在家看Netflix,感
圖為1976年香港票房冠軍電影《半斤八
兩》的手繪海報,展現出電影人物的神 到好笑也會笑,但若在戲院,好笑的話就會哄堂大笑。」
髓,是手繪海報老行尊錢大勇的得意之
作。(林玉霞攝) 他以觀看《最佳損友》為例,當陳百祥以為自己感染愛滋
病,周圍找警察吐口水時,戲院內正正是「哄堂大笑」的
反應。他嘆息現今迷你戲院難有相同的感覺,因只有數十
28 大學線月刊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