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icture
123期大學線

記者的第一里路

2016 年 03 月 02 日

這是我第一次做《大學線》,要追溯郊野公園的歷史,當然希望找到最原始的資料,惟過程中困難重重。
香港郊野公園的發展藍本是由美國學者戴爾博(Prof. Talbot)於1965年制定的,距今半個世紀,心想找到他的機會渺茫,又怕他已記不清楚當年的事,所以我對這次的訪問並不樂觀。 繼續閱讀

123期大學線

我要真小販

2016 年 03 月 02 日

年初一爆發旺角騷亂,在街上出現掟磚頭、焚燒雜物和警察向天鳴槍示警等罕見畫面,震撼程度不下於2014年佔領運動的87枚催淚彈。衝突中的抗爭手法成為社會焦點,但觸發衝突的小販議題卻被傳媒冷待。
繼續閱讀

123期大學線

美國人眼中的無家者

2016 年 03 月 02 日

「醜陋、傷心、絕望,救救我。」「孕婦、飢餓,寶寶需要食物。」美國街道上的無家者,雙手緊抓著用瓦通紙做的小板,簡潔有力的紅色雙頭筆筆跡,彷彿是他們對世界的控訴 。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建制派百密一疏 傘兵突圍而出

2015 年 12 月 28 日

經歷雨傘運動後,不少首次參選的「傘兵」打破傳統,擊敗了區內建制候選人,甚至把建制派「大佬」拉下來。最終共有八名傘兵當選,贏得漂亮一仗。有人堅持每日擺街站、家訪,只為令居民對自己留下印象;有人親力親為,捲起衣袖為居民維修家電;亦有人仿效建制派量血壓、辦旅行團,以「蛇齋餅糭」建立居民網絡。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社區公民約章》運動

2015 年 12 月 28 日

2015年底一場世界盃外圍賽「港中大戰」,令不少人對社區參與有了新想像:賽事當晚,全港多區有不同民間組織自發籌辦戶外直播,大批球迷在街頭一同為港隊打氣,重拾投入社區的熱情。《社區公民約章》運動的地區小組當晚亦有在多區籌辦直播,凝聚街坊。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徘徊於文理科的抉擇

2015 年 12 月 28 日

翻查過去的教育局統計資料顯示,修讀文科人數於六年間不斷減少,中國文學、中史和歷史三科的退修人數亦不斷上升。對部份學生而言,文科為他們升學帶來了限制,而文理兩科思維模式大相逕庭,學生縱使對文科亦有興趣,亦不敢文理合修,結果只能在高中和大學修科時,於文理之間徘徊、抉擇。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組合科學 劣評如潮

2015 年 12 月 28 日

「組合科學」是新高中學制新增的選修科,原意將兩門科學合併為一科,讓學生在修讀理科時,也有空間修讀文商科目。學界當初對此理念擊節讚賞,可惜課程正式推行後劣評如潮,老師和學生批評課程內容過多,「抵讀變讀不完」。組合科學亦不獲部分本地和外國大學承認,開辦組合科學的中學逐年遞減,報讀人數亦於在六年間由九千多人跌至千餘人,每屆平均有逾三成人退修,學科名存實亡。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世界工廠倒閉 失業工人往何處去?

2015 年 12 月 28 日

東莞,本來繁華的「世界工廠」重鎮,正面臨2008年金融海嘯後新一波倒閉潮,只剩空無一人的工廠,單是2014年,官方統計就有1.12萬工人失業。他們十多年前隻身到東莞打工,在當地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如今面對茫茫前路,有人堅持留下,卻無法找到新工作;有人無奈轉行,卻難以追上社會步伐;亦有人選擇離開東莞,追尋夢想。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沒有錢包的時代

2015 年 12 月 28 日

電子錢包並非新科技,早已通行多國,使用者只需攜帶手機上街就能消費。2015年,香港出現了兩款電子錢包,分別「拍住賞」(Tap&Go)和TnG,但二者仍未在香港普及。有消息指,蘋果公司開發的Apple Pay將於2016年進軍香港,或能為香港的電子支付市場帶來新氣象。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直播APP 人人可做LIVE SHOW

2015 年 12 月 28 日

一個手機App,可讓普通人隨時隨地直播生活點滴。2015年9月,一款由台灣人開發、名為「17」的直播社交App突然在網絡走紅。及後,「17」雖因涉及不雅內容而遭Google Play及蘋果App store下架,但經短暫整頓後,又在10月捲土重來。「17」風波讓其他直播App如Facebook Mentions、Periscope等受到更多關注,不少人開始進行自己的直播,獲得名利,甚至得到創作靈感。 繼續閱讀

122期大學線

泛民溫和老字號 民協

2015 年 12 月 28 日

不少泛民政黨以政治理念吸納支持者,民協不行這一套。依靠地區工作起家,過去三十年一直紮根深水埗,民協認為用心做地區工作,直接幫助居民解決社區問題更實際。但面對資源不足,還有建制派猛烈的攻勢,民協只有默默地堅持「深耕細作」。 繼續閱讀

1 ... 64 65 66 67 68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