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這是陳家輝在微信更新的最後一條簽名。去年底,四川大學醫學碩士生陳家輝從華西醫院下班後在宿舍暈倒。兩天後,院方通報他因心源性猝死離世,年僅23歲。
同校醫學生透露,當時正值中國放開疫情管控的第一周,全校學生皆可自愿離校,只有正在「規培」的碩士生仍被要求留守。但這些在醫院工作的碩士醫學生面臨著「談錢時是學生,擔責任時變醫生」的尷尬處境。有醫學生直言:「說在培訓的是學生,其實他們幹著醫生的活,而且沒有寒暑假期。如果把他們看成醫生,每個月又只能拿到800元的報酬,是兩頭不占好。」根據國內薪酬分析平台「薪智」發布的《2022行業薪酬白皮書》顯示,一線城市醫學行業應屆本科生的薪資最低一般是6700元。
(編按:文中出現薪酬皆以人民幣計。)
記者|胡雪寧 編輯|盛昀
「規培」指中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與香港的駐院實習醫生(houseman)形式相似。在中國,高等院校醫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的學生畢業後,不能立刻當上臨床醫生,還需要以住院醫生的身分接受培訓,一般為期三年,「規培」制度是為了培養住院醫師的臨床診療能力。
1993年,中國衛生部第一次號召各省自行制定「規培」實行細則。2015年,全國統一的現行規培制度正式建立,到了2020年,所有新入行的臨床醫生都必須接受培訓。
參與「規培」的人員有三類,第一是「並軌規培」,即像陳家輝一樣的「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須同時進行長達三年的規培,而畢業的條件之一就是規培合格證,沒有證書就無法畢業;第二,應聘工作,本科畢業後由工作單位委托醫院培訓,簡稱「委培」; 第三,醫科畢業生以「社會人士」身分,自行報名參加參加醫院的考試和培訓,簡稱「社培」。
與其他兩類人員相比,專業型碩士規培生既是學生又是醫生,沒有勞動合同的保障,只能享受醫院的補貼,而補貼並無固定標準,這往往是他們成為「廉價勞動力」的原因。
招聘要求碩博起步 醫生入行門檻高
李璐(化名)今年剛從某醫科大學本科畢業,現正以專業型碩士的身分在華西醫院眼科規培。在她看來,無論將來是否留在醫療行業,提升學歷都是必要之舉。李璐本科班級共33個學生,只有五、六人沒有繼續讀碩士,當中有兩人去了縣醫院工作。而即使他們選擇直接工作,想要當臨床醫生,也要接受社會規培或者委托規培。根據國內專業醫學論壇丁香園2021年發布的《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一般縣級醫院為二級醫院,醫生平均年薪約12萬;而市級醫院一般為三級醫院,平均年薪有21萬。
香港的醫科生,只要成績達到畢業水平,實習後一般都能當上醫生。而在內地,規培證書和碩士學歷才是應聘市級公立醫院的「敲門磚」。根據今年四川省華西醫院本部的招聘公告,除麻醉科和重症醫學科外,醫師招聘的學歷要求均為碩士及以上。江蘇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今年公開招聘臨床醫技崗位77人,其中只有兩個崗位面向本科生,十個崗位面向碩士,剩餘全都要求博士學歷。
李璐規培的第一學期每周輪休兩天,早上8時前到科室,下班時間並不固定,取決於當天的手術情況,每天大約工作十小時。規培生和住院醫生的工作相仿,從門診、整理病例、檢查身體,到協助手術、辦理出院手續的全過程都需要參與。除了手術和門診有帶教老師指導之外,其他工作大都由他們獨立完成。高度重複的任務打破了李璐希望學習專業技能的幻想,在追求效率的工作節奏下,帶教老師無暇解釋診斷思路。李璐指出,如果規培生想要學習知識,只能靠自己旁觀和感受,但這種自學的功夫並不扎實。
即使在華西醫院參加了三年培訓,碩士畢業後能夠留在本院工作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以李璐所在的眼科為例,博士學歷已非首選,醫院更青睞有博士後科研經驗的人,留學海歸更佳。
碩士規培入不敷出 同工同酬無法可依
「三年的規培讓醫學生真正當上醫生的時間被延長,其實就是在找廉價勞動力。」高强度工作和微薄的收入令李璐的身心俱疲。
規培制度一直存在許多爭議,比如工時過長、工作任務重且瑣碎,薪酬低等,在陳家輝之前,已有多宗規培生猝死事件。而同工不同酬一直是主要爭議之一。去年12月陳猝死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碩士生曾經發出一封聯名公開信,提出碩士規培生應該與其他類型規培人員擁有相同的待遇,反對雙重標準,但醫院並沒有給出官方回應。
李璐透露,在陳家輝猝死意外發生前,醫院每月僅給碩士生1250元,其中包括800元的薪金和450元的餐食費,而同期四川省的每月最低工資標準是1870元。目前華西醫院一年級碩士規培生每個月可以獲得2400元薪金和450元餐食費,補助金則逐年遞增,到第三年時,碩士生每月能收到總計3850元。雖然學院並未明說,但她猜測待遇好轉可能和去年發生的意外有關。而這第一年三千不到的工資已是國內較高的水平,李璐得知,在四川省另一間醫院規培的碩士一年級同學每月只能拿到120元。
同樣是來自丁香園2020年的一項網上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3023名參加過規培的醫生中,只有約三成人培訓時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收入。跟「社培」、「委培」人員相比,碩士規培生的收入最低,平均每月未及1000元。
中央財政部曾經在2014年對規培項目提供每人每年三萬元的資金補助,但補助對象不包括並軌規培的碩士生。「社培」、「委培」人員就可以享受國家的資金補貼,其中兩萬元直接發放到個人,金額與當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大。但在此後九年,補助標準沒有任何變化。然而,碩士生又因為「學生身分」沒有資格領取這項補助金。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回應同工不同酬問題時稱,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接受教育部門和高校管理,只享受研究生的待遇。
李璐形容規培像一個服從性測試,訓練出的醫生習慣吃苦而且聽話。
「只要政策要求規培證書和畢業、求職掛鉤,即使不發工資也真沒人敢反抗。」
三年零薪資 規培工作繁重
今年6月,26歲的董董(化名)剛完成大學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醫院的聯合規培。畢業前粗略統計,她曾經管護超過400個病人,參與約200場手術,和正職醫生差距不大。但在這期間,董董並未獲得規培相關的任何報酬,收入僅來自全國研究生統一助學金,每月600元。
根據該醫院去年的招生簡章,在醫院接受規培的人士,每月最低可以拿到所在科室人均績效獎金的50%。但董董作為在校研究生,不僅沒有規培報酬,每年還需向學校交一萬元的學費。規培三年,她一直需要依靠父母的接濟才能維持生活。
日以繼夜的工作讓董董感覺自己只是在「折壽幹活」,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規培一年後,她迎來最忙碌且艱難的時期:早上7點半到科室看病歷、查房,之後便會跟著老師參與手術,即使沒有手術也要處理雜務,經常工作到夜晚10點,每周休息一天半。這樣的作息持續了三個月。除了醫院工作外,碩士畢業另要求完成一篇學術論文,董董只能在輪休或者下班時間抽空做。
規培三年,吃飯也成了一個難題。由於軍隊醫院的特殊性,食堂只有內部職工才能進入,而像董董這類碩士學生沒有申請飯卡的權限,無法在食堂就餐,每天的伙食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董董回憶,有時候帶教老師也會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但是醫院和學校始終沒有正式從政策上解決規培碩士生的待遇問題。
到規培的最後一年,她時常因過勞而感到身體不適,也因此覺得自己不再適合做醫生。即使已經接受了長達八年的醫學專業訓練,畢業後董董還是選擇轉行。但在求職中她發現,不只是臨床醫生,甚至很多與醫療相關的非臨床工作,都會更青睞有規培證的學生。
帶教老師:規培生助緩醫生壓力
惟「白幹活」惹矛盾
甘肅省一家市級中醫院副主任醫師方紅(化名)1993年從醫學院本科畢業,那時未有規培制度,畢業後在中醫院婦產科一直工作至今。她憶述,在科室上班的第一年,才發現自己成了只會讀書不會看病的醫生。現時作為帶教老師,她認為規培後再入行的醫生比以前的新人更好用、實操能力更強,但她也認同規培生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
方紅指,規培讓醫學生在三年內進入不同科室輪轉,令他們積累更多實踐經驗,完成規培後能更快獨立工作。2014年起,國家亦對規培生在每個科室需要完成的手術設有最低數量要求。但方紅坦言,像她所在小醫院並不會嚴格執行,考慮到醫療風險和安全性,規培生最多只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做簡單的常規手術。
而在方紅所屬的婦產科室,三名規培生到崗後,原先需要兩名正職醫生配合的工作,如粘貼化驗單、手寫入院病歷、做病產紀錄等,改由身兼帶教老師的醫生帶著規培生完成,大大降低醫生的工作量。
人手充裕了,但她同時形容,這種「白幹活不掙錢」的矛盾確實讓醫學生處境艱難。
「我們醫院的確待遇比較差,影響了規培生的積極性,應該提高一下補助。」